九香虫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农民大爷自学编耱,1个卖150元,做成小
TUhjnbcbe - 2023/4/29 18:52:00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90523/7160655.html

山西省晋南有座*土大山叫稷王山,山不算大可是名气很大,这里是我国农业的发源地,后稷教民稼穑就发生在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稷王山区人祖祖辈辈以农为生,至今山区农民大多数还是坚守在*土地上,如初而作日落而息,进入二十一世纪,农村振兴经济,传统的小麦玉米粮食等等作物已经被经济价值更高的中药材所代替,传统的农耕方式改用上了现代农机,曾经的老农具几乎全部被淘汰,然而还是有一些非常实用的老式农具还是有它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现在无人加工购买难成了大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样一位古稀老农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

近日,摄影师听一位粉丝说了当地有位叫刘忠贤的老农买不到农具,便突发奇想在家里自学摸索造农具的故事,便在一个雨天前往老人家里拜访了他。

中午12点多钟刘大爷和老伴还在院子里忙活着,听说我们是来拍摄他造耱的,2为老人家先是有些不好意思,随后又非常热情,刘大爷说:“我这编耱属于自学,6年前自己种药材,想用耱处理柴胡枯干问题,就想用个耱,可是这些年都用上农机,传统的梨耧耙耱已经几乎绝迹,即使能找到一些旧农具都不能用了,便思谋者自己造一个,随后看着旧耱,自己摸索着做了起来,这就是我最初的想法。”

“造耱没有师傅教我就照着原来的样子复制,看上去耱比较简单,中间三根粗木棍是骨架,然后用树枝编成耱刺,可是实际中要做起来非常困难,就说这个选材就是个大问题,就说这耱刺我也不知道用什么好,仔细观察前人所用的都是枣木条,没有技术就不会用,后来我思考再三选择了在山沟里常见的荆条作为用料,它不但坚固耐磨而且很有韧性,是个适合编织的最佳材料。”

大爷说刚开始做出来的耱比较笨拙,不过自家使用倒也可对付,没想到这个耱竟然成了村子里的香饽饽,大家都来借用,忙不过来就有人建议我继续编耱,说不定还能卖个小钱,农闲时候我就干起了编耱的活。

现在刘大爷的耱使用的全部是荆条,他说荆条要从山上或者沟里去找,大多数弯弯曲曲不能使用,削回家还要经过剪枝,泡水矫正,在裁成等距,这个就很费功夫,最后经过编织成型,上卯固定,最快一天才能做一个。

“我没有任何基础,做耱就是摸索着进行,刚开始我做的耱非常粗造,自己看着都好笑,随着做的数量增加也是越来越好,到现在还算满意,这个编耱后来就给我带来了意外惊喜,不但本村人上门购买,方圆邻村也有人来,自己做耱主要是给大家图个方便,在钱上不是很计较,都是乡里乡亲给多少都行,现在一个卖元就是大家递上来价。”

我们对耱现在的作用有点疑惑,大爷说当地农民种植药材是主业,就拿柴胡来讲是个2年生的植物,第一年种植次年的枯干春天还在,草木发芽就要田间除草,柴胡地里只能人工拔草,手经常会被枯干刺破,用耱一拉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其次耱过的土地还有保墒作用,这就是用耱的作用。

3点多钟大爷今天这个耱到了最后的上卯环节,由于中间木棍有点弯曲,尽管有老伴帮忙他还是费了劲始终不能将3根木棍卯进孔。大娘说这个很费劲,一个人很难完成,赚两个功夫钱很不容易。

刘大爷在村子算是个老实本分的农民,一辈子种地为生,现在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去了,家里的10多亩山地就留给他来管理,地里种的柴胡还有另一种叫头牯草的药材,都是两年生的植物,山地旱垣产量不好,收获后只能卖上两三万元,孙子现在正在上学留在了家里,平时需要老两口来照顾,他说大钱是儿子给,小钱就是自己解决,现在做耱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做耱是独家所以这个无本生意还算不错。

今天上卯还确实有些麻烦,两位老人拿出了铁丝绳子忙了好一会,有点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才算认上了卯,再用铁钉固定好,看样子耱就算是完工了,刘大爷很仔细,只见他又把耱放在了地上,拿出剪刀一根一根修剪了起来,他告诉我们:‘虽然这是个笨活,可是还是要尽量精细一点,用剪刀将耱刺剪齐,将来使用的时候很顺利,当然了作为商品也很美观,赚人钱就要干好活。’

“你们不知道这个编耱就是苦活,既费劲还有危险,你看看我的手上流了很多伤疤,都是这荆条刺割破的,毕竟现在是70多岁的人了,力量也小了许多,原本我是不想干了,可是常有人上门求耱,耱现在不但在中药材地里使用的,就是在果园里也能发挥作用,听人说山外的果园现在都留着草,长到一定程度就要用耱拉倒,所以耱现在很多人有用了起来,我老了也没啥用处,编个耱就算是赚个小钱给大家帮个小忙吧。”

我们在大爷的院子看到了几捆枸树皮,这也是做耱用的材料,他说编耱的时候需要固定,枸树皮就是最佳选择,它韧性好又是植物,绑在耱刺上就不用揭开,它与荆条和木棍成为一体,就是耱的全部,将来耱地的时候还可以承担磨擦起到延长寿命的作用。

刘大爷对现在自己的产品还算是满意的,他说基本不愁销,耱编好就会有人上门来取,自己的出发点是帮人为主,所以本村人来买就是是相互满意的最低价格,外边的人来也可以照顾,不过大多数人来后都不会讨价还价,耱现在是稀罕物说白了你有钱买不到,毕竟自己一人加工,产量一年也很有限。

一位年过七旬的农村老人,重新编织起了淘汰多年的老农具,听起来有点奇葩,可是了解之后确实让人佩服,在这稷王山区农耕文明就是这样交织变化在一起,刘大爷编耱不但是智慧的体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作为传统的农具能在当今农业上继续发挥作用,给人留下的是启示,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很多东西都需要传承,我们可以从传统的东西上可以得到借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与耱有相同作用的农具来延续它的作用。各位,您见过耱吗?知道它怎样使用吗?欢迎留言。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民大爷自学编耱,1个卖150元,做成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