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虫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盐津佳肴舌尖上的羁绊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3/1/19 22:35:00
刘*连医生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周永轩文/图

天赐珍禽:千年乌鸡与唇齿的邂逅

到了盐津,不吃乌骨鸡,肯定对不起充满欲望的肠胃。

现在的都市人都爱吃原生态的土鸡,云南的土鸡一直被食客称为“吃土鸡的最高境界”。年农业农村部发布了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其中云南有9个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昭通盐津县乌骨鸡、楚雄武定鸡、红河屏边县大围山微型鸡、普洱镇沅瓢鸡、大理无量山乌骨鸡、西双版纳茶花鸡并称云南六大名鸡,盐津乌骨鸡综合评价高居榜首。

盐津乌骨鸡,因产于盐津而得名。据载起源于东汉时期,距今有多年的历史,属于肉蛋兼用型鸡。汤清味香,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聚食用、药用于一体,故被称之为“乌蒙珍禽”。对于资深食客而言,美食是不容错过的。到了盐津,指名道姓非吃乌骨鸡不可,当然名正言顺了。

“无鸡不成席”。盐津人历来视乌骨鸡为上好食材,特别爱吃,也特别会做。盐津馆子很多,家家馆子变着法子烹调,清炖乌骨鸡、椒麻乌骨鸡,*焖乌骨鸡、白斩乌骨鸡、天麻乌骨鸡、虫草乌骨鸡、竹笋乌骨鸡、汽锅乌骨鸡、叫花子乌骨鸡、洋芋乌骨鸡、柴火乌骨鸡,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大快朵颐之后,食客们往往还要买上几只乌骨鸡带走,想带回去与家人一块儿分享。不过,离开了盐津厨师的烹制,离开了盐津的天然矿泉水,味道往往逊色许多。

盐津乌骨鸡最好清炖。俗语说:“唱戏的腔,做菜的汤。”盐津炖菜讲究火候,喜用砂锅炭火慢慢煨,用文火,细细炖来不见热气,是需要几个小时的。乌骨鸡肉质香嫩味美,历来有“香肉”之美誉,每逢吃鸡汤必净,可谓人间一佳肴。加天麻就是天麻乌骨鸡,加三七就是三七乌骨鸡,加虫草就是虫草乌骨鸡,极具包容性。砂锅炖的乌骨鸡,汤清如水,不见油腻,但那汤香味袅袅,弥久而不散,深入肺腑,透入骨髓,鸡肉一拈就掉,不用细嚼便融化于口中,肥嫩香糯,唇齿生香。

好菜不怕等,等待有时就是养性。盛一碗鸡汤,加一小勺三七粉,放一小撮香菜,色泽鲜亮,肉质细腻,汤味十分鲜香。心急不能喝鸡汤,看似没有冒气实则完全可以烫熟你的舌头。先看一眼青山隐隐水迢迢,碧水一湾清波荡,稍安勿躁可以息心,慢慢小嘬一口,立马舒展了眉头,忘掉了压抑。最好就一杯包谷酒,喝多喝少随意,烈性与细腻交织,无拘无束;笑话与牢骚同倾,满座皆春。借一碗鸡汤饱了口福,暖了心怀。

据说昭通作家夏天敏先生到了盐津,就吃到了天麻乌骨鸡汤,美味鸡汤让先生念念不忘,在小说《两个女人的古镇》中就把盐津乌骨鸡的功效说得神乎其神,叹为观止。先生的描写是有依据的,盐津乌骨鸡以乌皮、乌肉、乌骨及羽毛均呈乌黑色、部分鸡还具有凤头、孔雀形尾羽、飞毛腿脚等为显著特征,俗称全黑乌鸡。具有较好的滋补、药用价值,被历代医家视为补虚劳之圣药;对妇女月经不调、血虚头晕、固宫安胎、产后体虚有良效;对男子体弱肾虚、恢复身体亦有效果。现代医学已表明,乌骨鸡还有延年益寿、润肤美容之功效,享有“食为肉之首,药为肉之冠”的美誉。

盐津乌骨鸡基本都是散养,房前屋后,沟边坎上,坡上林里,到处都是。各家的鸡脚杆上都拴着各色布条,傍晚打开圈门鸡各返其家,不会走错。省兽医研究所许文珍副教授说:“盐津就是一个原始的养鸡场。”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盐津人好客,守着天赐千年的鲜香乌骨鸡,我愿意在盐津等你,邂逅一段唇齿之间美妙的时光。

清白滋味:白水菜与柴豆花

小的时候,会在父母的带领下,到乡下的亲戚家去认认亲、串串门。看到我们远道而来,热情好客的表婶脸上笑开了花,为我们端上一盆清澈的山泉水,让我们洗手擦脸,从锑茶壶里倒出放凉的苦丁茶,大大的一杯甜丝丝地直沁心脾。这种苦丁茶就栽种在宅院周围,需要时只需砍来切成三四厘米的小节,用滚水焯一下晒干备用,烧开水时抓一把放入开水中,放凉,就是农村最好的解暑茶饮料。有经验的人买苦丁茶一定是要带老杆杆的苦丁茶,泡出的茶汤色绿中透*,清澈明亮,滋味鲜爽,沁人心脾,香气逼人,常饮可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故被誉为“长寿茶”“美容茶”,是理想的纯天然植物保健佳品。

茶没有喝几口,表婶扯开喉咙喊:“大娃儿,快去办些菜来。”和我一般大的小老表光着脚板、抄起竹背篼,冲我做了一个调皮的*脸,飞快蹿出大门。不多久,沾着满身的泥巴回来了,竹篓里泥鳅、*鳝、稻田鱼应有尽有。表婶从自家院子里摘来鲜嫩的瓜果蔬菜,几刀劈开煮上,饭菜好后一一端上桌,满屋子香气飘荡。我就是在那时学会了抓*鳝,捉泥鳅。和小老表一起把捉来的*鳝、泥鳅、稻田鱼剖了,撒上薄盐在柴火里烤来吃,那种滋味是现在的小孩无法体会的,至今让人念念不忘。

盐津人最喜欢吃的是白水菜。吃饭时端上桌的第一道菜一定是白水菜,没有这道菜吃什么都没有味道,一般放在餐桌中间。白水菜做法其实非常简单,把不沾一点油星的水烧开,选用本地的四时新鲜瓜蔬切块煮熟,连汤一起盛出既可。汤色碧绿清澈,菜味清爽为佳。吃白水菜讲究的人还特别强调做菜时不沾铁器,烧水不用铁锅,切菜不用菜刀,因为沾铁味就带腥了。于是煮菜时常出现这样一幕:男人们挥动拳头裂瓜碎蔬,泰山压顶嘭嘭有声,碎瓜乱飞的场景,甚是壮观。都说盐津出美女,“两步一个林青霞,三步一个张曼玉”,虽有点夸张,但盐津的美女至少在昭通是公认的,身材窈窕,皮肤娇嫩可人,谁能否认和这碧绿清爽的白水菜没有关系?“三天不吃白水菜,面糙皮厚肠古怪。”盐津人对这道菜情有独钟,周边县(市)的人不会吃也不会做这道菜,白水菜是盐津极具地域特色的菜。

记得去年去九寨沟旅游,离家才一周,就无限思念白水菜,费尽口舌教会了餐馆老板娘煮菜的方法。当菜端上后,*牵梦绕的白水菜让我目瞪口呆,也忍俊不禁:切碎的白菜整整齐齐码在漂亮的盘子里,上面还卧着一个*嫩的鸡蛋饼,老板娘是把淡菜当成蛋菜了。看着满脸无辜的老板娘,怎么好再责备呢。

盐津的当家菜必属柴火豆花。有贵客来临或者呼朋引伴去乡下做客,主人殷勤招呼“走,一起推豆花子吃去”,热情好客暂且不说,一起去吃豆花俨然是一件骄傲的事。在乡下“吃豆花,吃腊肉,吃面面饭”,这是贵客临门的标配菜肴。农村推豆花一定用石磨反复研磨,豆子浆汁才细腻,点出的豆腐才多。用柴火烧豆浆极有讲究,浆倒入大铁锅后,一路猛火烧开,然后退柴点浆,点好后再微火烧开,火候的把握可谓精道,需要老烧火匠才能驾驭。

盐津豆花好吃是因为用胆水点制。用石膏点豆花太嫩,筷子几乎夹不上来,口感也要差许多,这是盐津豆花与外地豆花的一大区别。喜欢母亲点胆水的姿势,像高明的太极拳师,话不多,动作淡定舒畅不紧不慢。胆水要加清水稀释一下,之后倒在锅铲里,将锅铲里的胆水慢慢地游走整个豆浆锅,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豆浆锅里有豆花出现了,继续慢放胆水,用筲箕轻轻摁压后,用菜刀切块就可以食用了。母亲一边点一边说“胆水放多了,豆花会老,豆花水就苦涩了不好吃,放少了,又太嫩,豆花水是浑的”。把握这个量不容易,母亲的轻描淡写却是几十年点豆花的心得。

母亲还会做一道盐津名菜:*姜豆花。*姜又叫野洋姜,一般长在沟边地角,橙*色,常用于吃豆花、炖鸡、红烧排骨,能提味增香改善食欲,民间有“饭不香,吃*姜”之说。白水豆花做好后,把*姜磨成汁水,经过滤后直接加入白水豆花中,再用微火烧开即可。食用时将调好的蘸水蘸着吃或直接食用,味道清香可口,开胃消食,养生美颜。

说完了豆花,来说一说豆花饭的另一个灵*——蘸水。就是因为蘸水的存在,白豆花才有了化身下饭菜的可能。这里引用重庆中华食文化研究会会长唐沙波先生在《美馔如花·豆花》一文中的词句,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豆花配蘸水入口后的感觉——“奇迹便发生了。舌尖的味蕾如久旱的田野突降甘霖,尽情地吸吮着这其貌不扬的豆花所带来的酣畅淋漓。首先是辣!有红油的香辣,青椒的鲜辣,糍粑海椒的煳辣,蒜泥的辛辣,姜汁的刚辣,以及山胡椒的奇辣。然后是香,麻油的醇香,花生的脂香,芝麻的馥香,八角的浓香,花椒的麻香,小葱的清香,折耳根的异香,还有豆花与生俱来的豆香。最后是鲜,豆花的乳鲜,各式调料从田野里、山林间带来的新鲜,若是讲究的,还在调料中加入几粒炒香的肉末,以及一勺浓浓酽酽的鸡汤,你说鲜不鲜呢?”

唐沙波说的是荤蘸水,简直是绝了,盐津人吃的时候喜欢加上香葱末,味道才更好。盐津还有一种蘸水,叫做素椒蘸水,要用本地产的小米辣。这种辣子个小,却生来辣得通透凶猛,一般选三四个剁碎就行,多了会受不了。红辣椒、嫩姜、生蒜剁碎把小米辣拌入,加盐、花椒面、葱末、味精就好。蘸水辣味十足,清新鲜嫩,无与伦比,若与热腾腾的豆花混吃,一定辣出一头一脸的热汗,全身那叫一个爽快啊!我母亲做素蘸水更有特色,喜欢加木香子。木香子又叫山胡椒、木姜子,是一种乔木的花或者刚结的嫩果,碾碎加入蘸水,味道异香浓郁,让人胃口大开。这个蘸水只有在乡下才能吃到,是吃连渣捞、奶奶菜、白水菜的绝佳蘸料。

吃豆花很讲究环境和心境。有热情好客的主人招呼,豆花一盆盆端上,配上喷香油润的老腊肉,*灿灿泡酥酥的面面饭,高朋满座欢声笑语,豆花的味道才出得来,吃了心里才能舒服安逸,所以说豆花是盐津最显热情的菜了。

真正刁嘴的食客吃完豆花后,还会惦记一道菜——豆腐锅巴。豆腐吃完后,舀干水,锅下加一点微火,沿着锅边铲下锅巴,直接用手撮着吃,焦*香脆,别有风味。

现在进城了,想吃豆花就在老街豆花店舀一碗,倒也方便,只是味道好像和老家的柴豆花差得远,母亲也老了,点不出喜欢吃的柴火豆花了。

山肴野蔌:折耳根与九香虫

盐津人口味很刁,喜欢吃山肴野菜,喜欢享受食材原始本真的味道,比如吃折耳根、龙爪菜等就是如此。

折耳根又称鱼腥草,据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就是靠着这小小的野菜渡过了难关。折耳根有几十种别致不同的名字:狗心草、狗点耳、紫蕺菜、臭灵丹、鱼腥草等等。当然,鱼腥草是最恰当不过的,因为它的味道独特,辛辣、寒凉,带有淡淡的鱼腥味,但盐津人就喜欢叫它折耳根。大概是择取鱼腥草嫩茎时爽脆有声,习惯称之为“折耳根”,而鱼腥草这个名称越来越被人们淡忘,久而久之,人们就只知道折耳根,却不知道鱼腥草为何物了。

鱼腥草的名字最早是收录在秦汉时期的《名医别录》里,它不仅是一种野菜,还具有清热解*、消肿疗疮、健胃消食等多种显著的药用功效。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的腿上长出了一些红肿疮,母亲把折耳根的茎叶捣碎后给我敷上,几次就完全好了,我才知道折耳根不但味美佐饭,还可以用来治疗让我痛苦万分的红疮。后来我每天放学后总要去山野田坎挖折耳根,洗净晒干当中药卖给供销社,赚取学费或者零花钱,折耳根从此深深地刻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了。近年来,由于受“回归大自然”“药食同源”之风的影响,折耳根成为盐津餐桌上的保留菜肴。

盐津最普遍的两种折耳根吃法就是“凉拌折耳根”和“折耳根炒腊肉”。“凉拌折耳根”是将其连同嫩芽掐成长两三厘米的段,先清洗干净泥土,去掉环节上的根须,入盐味后,再放入大蒜、生姜、酱油酸醋、辣椒、花椒、味精、香葱等,最后放芫荽,少了一样调料都觉得口感不佳。这样制作的折耳根味鲜爽口、脆嫩、富有特殊的芳香,细细咀嚼,越嚼越香,会使人食欲大增,是一种别具情趣的享受。

制作这道菜时,还要加一种特别的菜——冲菜。冲菜就是把青菜嫩薹在开水里焯一下,立马放到容器里捂好,食用时把菜薹剖开两半,切两三厘米长,拌入折耳根中加调料就好。吃这道菜要先深呼吸,把菜夹入口中慢嚼,舌尖上立马麻辣酸爽,百味杂陈,直冲脑门,头皮激灵,泪流满面,冲菜名由此而来。表情痛苦,内心酸爽,食客欲罢不能。盐津食客评价:折耳根加冲菜,冲的就是这个味。

“折耳根炒腊肉”那又是另外一番风味。就是将折耳根和腊肉配以蒜苗、香葱炒熟食用,这道菜中折耳根冲鼻的鱼腥气与腊肉的香味形成了奇特的混合,一为冷香,一为暖香,又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其味无穷,缭绕不去,任人低徊。这两道菜现在仍是家乡宴席上必备的家常菜。

记得好久没有回家了,母亲从屋后田坎上挖来折耳根。拿根竹签,穿上一串干辣椒,在地炉子边烘烤。辣椒慢慢变黑变脆,浓烈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有点呛人。母亲烧好辣椒在手心中搓成末,倒进备好的折耳根碗里,和两匙酱油,再浇点麻油,洒点香葱、大蒜、生姜、香菜等。我本已饥肠辘辘,闻到这香味,腮腺顿时发紧,两腮一阵酸痛,唾液如泉水般涌出来。那天的折耳根,拌得特别辣,吃得唏唏吹气,红光满面。好像在疲软的生命里,注入了故乡特有的令人神清气爽的神奇元素,获得足够的力量再去远行。当时我特别奇怪,看似最普通的煳辣椒拌折耳根,竟然是离家的孩子最想吃的东西。后来渐渐明白,在外漂泊的游子们,总会在特定的时候思念故乡的一切,尤其是吃的东西。多年以后的现在,母亲和折耳根都是我心里抹不去的忧伤,这就是乡愁的滋味吧。

吃盐津的菜有时需要足够的勇气。比如食用蜂蛹、蚕蛹、蚂蚱、青冈虫、包谷虫等,一般用油炸成金*,脚脚爪爪大盘端上,胆小的人惊悚万分,打死不敢动箸。盐津人却有惊人的淡定,老人、小孩、美女食之如常,如有人请你吃九香虫,那是把你当作贵客了。

九香虫,是一种会飞的青黑色甲壳虫,指甲般大小,状如水龟。春夏季节,爬在农作物的茎叶上吸食浆液,不留心碰上它,便放出一种奇臭难闻的气体,使人避而远之,因而落了个“屁巴虫”或“打屁虫”的臭名。屁巴虫含有九香虫油,一经炒熟之后,即是一种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药用美食,因此,它又赢得了“九香虫”的美称。

在盐津河谷,到处堆满洪水冲来的卵石,滚光溜圆,如盆,如拳,如豆,密密麻麻,重重叠叠。九香虫喜欢潮湿透气,卵石间不夹泥沙,那便是九香虫密集的地方。每当秋风瑟瑟,大雁南飞的时候,九香虫就成群结队地蛰伏在江边卵石下越冬。这时就是采集九香虫的最佳时期,过了来年惊蛰,九香虫便飞走了!

九香虫不仅清香可口,在席上席下百吃不厌,而且有提神补气,潮热升温,滋阴壮阳的药效。在民间有“有钱人吃鹿茸,无钱人吃打屁虫”的戏说。九香虫是盐津宴席上深受偏爱的佳品上菜。据《本草纲目》和《中药大辞典》记载:九香虫对于神经性胃病,精神忧郁而致的心口痛,脾肾阳虚的腰膝酸软乏力、阳萎、遗尿等症有显著疗效。所以李时珍说它:咸温无*,理气止痛,温中壮阳,“久服益人”“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

节日假期,呼朋唤友,带个塑料瓶,去到关河边卵石堆积的地方,用手掀开卵石,下面就是一窝蚕豆似的九香虫。太阳一照,有的要飞,有的想逃。这边呼喊:“快来!”那边喊叫“快逮!”抓住九香虫放进瓶里。奔跑笑闹,一个上午,可逮一斤半斤。逮九香虫那份愉悦劲儿,绝不亚于垂钓之乐!

九香虫制作成食品的工艺十分考究,先将活虫放入温水中,使其在水中飞扑翻打,放尽屁尿,然后洗净脱水后,放入微火上的锅中慢慢炒干,除去腿脚后再放入锅内植物油中,加上各类麻辣佐料,炒香即可食用;九香虫除食肉外,还可用来泡酒喝。需要泡酒,就要带酒到河边,捉着虫就放入酒中,使其屁尿渗入酒内,饮用口感和药用效果最好。

辣的境界:有一种辣叫盐津的辣

我在网上看过一篇写盐津的文章,可以说写出了盐津人吃辣的精妙,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盐津的辣,绝对是师出有名。据说,地球上有一个奇妙的‘辣带’,我国的云、贵、川、湘、赣恰巧分布在北半球这一特殊的‘辣带’里。”盐津的菜真的不负这个辣字,辣子乌鸡,椒麻鸡,辣石巴子,麻辣排骨,麻辣豆腐,酸辣白菜,太多辣菜一听就是辣味十足。

食客们说,有一种辣叫盐津的辣,让人惊*动魄,爱而不舍。

最具代表性的是吃三塘菌。三塘菌又名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吃法很多,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为菌中之冠。但盐津三塘菌无论从香味、口感都远比其他地方要好,在盐津是珍贵食材,一公斤大概要元左右。盐津人烹制三塘菌最传统做法是清蒸,认为清蒸才能最大限度保证三塘菌的鲜美。新鲜三塘菌洗好后,放在小菜盆里,把新鲜红辣椒(最好是盐津本地特产辣味足的七钻椒)剁碎一大碗,均匀铺在三塘菌上面;大蒜、仔姜剁碎一碗,铺在碎红椒上,另加一把新鲜的花椒,最后放上一大勺猪油,就可以上锅蒸了。上锅蒸时不用放盐,大火烧开以后转中火,蒸15分钟左右,将三塘菌与调料搅拌匀,此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放少许盐,然后再蒸至熟透即可,整个过程不用添加其他任何调味料,尤其是味精,三塘菌本身的鲜味就已经足够啦。

一大盆三塘菌上桌绝对是视觉上的“辣暴力”。三塘菌都躲在如山的红辣椒下面,鲜红欲滴,红白相间,浓烈的香辣味直冲鼻腔,让人不敢动箸。小心翼翼夹上一块,入口即“哧溜”一声,鲜辣的滋味一下在口里炸开,直冲鼻腔,颤抖了舌头,攻陷了味蕾。太辣,太烫,太麻,口不能合上,又舍不得吐掉,只好双唇嘬着,手忙脚乱支支吾吾乱吼:辣辣辣,或者是:水水水。递水递纸,水到口边却不忍喝下,这满嘴的鲜辣怎么舍得用茶水冲淡。赶紧大大扒一口饭,用饭压住这欲罢不能的辣,欲罢不能的鲜。

视觉上的摧残,味觉上的狂欢,怎一个爽字了得。已经有了吃的经验,再夹一块三塘菌,这回慢慢入口,绝美的鲜辣,直逼咽喉,吃得爽口,开胃,开心,全身舒坦额头冒汗,都说太辣不敢吃了,最后,你的手还是禁不住欢喜地去伸出筷子,再吃一口三塘菌。既嫩又鲜,既辣又麻,回味悠长,食欲大开,让人欲罢不能。这就是盐津清蒸三塘菌。

食客说“一口鸡枞,十年相思”说的就是这种境界吧。

盐津人吃辣是有点名气的,煮鱼烧虾熬泥鳅自然少不了辣椒,炒家常小菜如白菜烧土豆丝也要放一两个干辣椒,有的人,就是早上吃一碗羊肉米线也要放红油辣子,放干辣椒,放泡小米辣,吃生大蒜瓣。有时候出差在外,一上桌子,盐津人也会大声高喊:“服务员,再给我加一点海椒。”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人都知道盐津人爱吃辣,盐津菜偏辣。盐津人也经常会和客人开玩笑说:“盐津的厨师煮菜,如果不放辣椒,那就烧不出味道来了。”所以,会吃辣的客人来到盐津,吃得是津津有味;而那些不会吃辣的客人来到盐津,盐津人一定会交代厨师尽量不放辣椒或少放辣椒。但是,有意思的是,若干不会吃辣的客人却说,不用、不用,到盐津不吃辣,那就有虚此行了。更有意思的是,不会吃辣的他们,却一定要点上“酸辣鸭丝面”“辣麻乌骨鸡”,尽管吃得直嘘粗气、吃得满头大汗,但都一一跷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好、好吃,好吃。

食客们说:吃盐津菜最高境界就是——不怕辣。

本文来源:邵通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盐津佳肴舌尖上的羁绊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