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虫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药饮片的管理制度
TUhjnbcbe - 2022/9/8 8:37:00
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902/9395740.html

1、目的:为加强中药饮片管理,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和保障人们使用中药饮片有效,制定本规定。

2、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管理法》

3、职责:中药饮片验收、养护、储存管理制度

4、适用范围:采购部、质量管理部、储运部、营销部对中药饮片的进、销、存管理负责。

5、发放范围:采购部、质量管理部、储运部、营销部

6、内容:

6.1中药验收

6.1.1抽样原则:中药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5—99件,随机抽件5件取样;—0件,按5%比例抽样;超过0件的,超过部分按1%比例抽样;贵重饮片,逐件取样;

6.1.2验收内容:

6.1.2.1验收员根据质量标准对送货单上的中药进行品名、规格、产地、数量、包装、等级、外观质量、纯净度、批号、生产日期、生产企业等逐项验收,验收时有真伪、优劣疑问时,应及时记录并通知质量管理部,不合格者,拒收并及时通知采购部,验收*、麻、贵细品种,必须双人验收,逐件逐包验收,如发现短少、包装异常,验收员应查明原因;

6.1.2.2包装检查:中药饮片必须有包装,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中药饮片应标明品名、规格、产地、数量、生产批号、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在包装上还应标明批准文号。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度。塑料袋装的饮片检查是否密封完好,有无水汽、霉变等或其它污染;

6.1.2.3纯净度检查:检查杂质等的含量。A.根、茎、藤木、叶、花、皮类:泥沙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5%,B.果实、种子类:泥沙和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5%,C.全草类:不允许有非药用部位,泥沙等杂质不得超过3%;D.动物类:附着物、腐肉、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E.矿物类:夹石、非药用部位等杂质不得超过2%;H.菌藻类:杂质不得超过3%;G.树脂类:杂质不得超过3%;H.需去毛,刺的饮片,其未去净茸毛和硬刺的饮片不得超过10%;

6.1.2.4外观性状鉴别: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及气味等是否与真品相符;

6.1.2.5应着重检查中药的含水量,保证含水量在安全范围内,一般在8%-12%;

6.1.2.6出现虫蛀、发霉、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溶化及腐烂等现象应判定为质量不合格。

6.2中药的储存要求

6.2.1常温库温度不超过30℃,阴凉库温度保持低于20℃,相对湿度35--75%。开空调强制降温时,常温库控制在26-28℃,阴凉库控制在19~20℃。植物类饮片一般储存在常温库,贵细饮片存放在阴凉库,动物类中药极易生虫,泛油,并具有腥臭气味。储存在阴凉库,并用空调、通风设备,调节好库内温湿度、空气。这类饮片易造成鼠害,应加强防鼠,*性中药系指加工过的饮片,不含制剂和原饮片。品种如下: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马钱子、生巴豆、生半夏、生南星、生狼*、生滕*、生甘遂、洋金花、闹阳花、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雪上一枝蒿、蟾酥、雄*、红粉、轻粉、红升丹、白降丹,*性品种严禁与其他品种混杂,一般用容器单独密封,在阴凉库内储存,专人保管,做好保安工作,严防盗窃事故的发生,易燃饮片常见的易燃饮片主要包括火硝、硫*、生松香、干漆、樟脑、海金砂等。这类饮片应密封在阻燃的容器内,并按消防管理要求安全储存;

6.2.2根据中药的品种、性质和保管要求、贮存条件,分库、分类存放;

6.2.3品名容易混淆的品种,应分区或隔垛存放;

6.2.4中药要遵循“先产先出,先进先出,易变先出”的原则;

6.3影响中药质量的外在因素:

6.3.1中药在贮存过程中易产生虫蛀、发霉、泛油、变色等变异。这些变异主要是受温度、湿度、空气、日光等自然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6.3.2温度:当温度在35℃以上时,含脂肪多的饮片就会因受热而使油质分离而引起泛油,含挥发油多的,受热后促使挥发油挥散,使芳香气味散失;外表油润的中药,因受热和空气的影响而引起外表失润;动物胶类和部分树脂类药物受热后易发软,粘连成块。

6.3.3湿度:一般中药的含水量约8%--12%,通常在相对湿度超过70%时,大部分中药能逐渐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至使含水量增高,容易发生霉变、潮解溶化或粘连,特别是盐炙品易吸潮。当相对湿度在40%以下时,中药的水分又易逐渐降低,会使植物类饮片干裂发脆;含结晶水的药物易失去结晶水风化变成非结晶形粉末;

6.3.4空气:空气中的氧气,能使某些药物中的脂肪、糖类等成分氧化分解,花类中药变色,气味散失,还能氧化矿物、使灵磁石变为呆磁石;

6.3.5日光:日光的照射,对某些药物的色素有破坏作用,使它们变色而影响质量。如蜜炙款冬花、玫瑰花、月季花、红花等花类药物,常经日光照射不仅色泽渐渐变暗,而且变脆,引起散瓣。另外,气味散失、泛油等变异现象也与日光照射有较大关系;

6.4中药常见的品质变异现象及贮藏要求

6.4.1中药来源复杂,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与种子,有动物的皮、毛、骨、内脏、排泄物、病理产物,还有以这些为原料制成的饮片、炮制品,它们所含的成分各有不同,在贮藏过程中易虫蛀、霉变,还会发生泛油、变色、散失气味等各种质变现象。这些变化可导致中药组织破坏,药用成分散失,影响应有的疗效;

6.4.2虫蛀是指中药被蛀蚀的现象。一般易在重叠空隙处或裂痕处以及碎屑中发生。虫蛀的饮片有圆形洞孔,严重的被蛀空而成粉末。花类被虫蛀后可使整个花瓣散乱。有些比较细小的饮片还会被虫丝缠绕成串状或饼状,动物类饮片皮、肉、内脏被蛀空。被虫蛀的饮片,虽残留有未被蛀蚀的部分,但因已受虫体及其排泄物的污染,且内部组织遭到破坏,重量减轻等致使失去部分有效成分,严重影响成品的质量,甚至失去药用价值。大多数含脂肪油、淀粉或蛋白质多的果实种子类饮片、根茎类饮片、动物类饮片都较易虫蛀,因为这些成分都是害虫生长的养料。含辛辣成分的饮片,如荜茇、胡椒、花椒等,一般不易虫蛀。害虫适宜的生长条件是16~35℃,相对湿度在60%以上,或中药含水量在11%以上。易生虫饮片,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加强库房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和环境消*,杜绝害虫来源,控制传播途径,消除孳生条件,实行全面系统防治。经常逐箱拆包检查;

6.4.3发霉是指饮片表面或内部的霉菌孢子,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萌发为菌丝。开始时先见到许多白色毛状、线状、网状物或斑点,继而萌发成*色或绿色的菌丝。这些菌逐渐分泌酵素,使饮片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胶质及某些有效成分分解,甚至使内部组织变质、失去药效。故饮片发霉后,即使经过整理,把霉去掉,也会使色泽变黯,气味淡薄,有效成分改变或消失。“霉药不但不治病,甚至要害人。”易发霉饮片的范围基本与易虫蛀饮片相同。防治饮片害虫的多数方法,同样也能起到防治发霉的作用。如采取通风、除湿、晾晒、烘烤、密封、撞刷(饮片经晒干或烘干后,可用竹筛、麻袋来回摇晃去霉,条、片状饮片也可用刷子去霉)、淘洗(适用于不宜撞刷的饮片,用冷水洗时要快,不能久泡,再进行晒干)、气调法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如中药饮片发霉,采取分离、分隔措施,对发霉初起或不严重的中药饮片采取撞刷、清洗等措施去掉霉迹,晾干,采用熏蒸法杀灭霉菌,然后干燥密封。发现中药饮片泛油问题及时采用通风、抽湿法降低库内温度和中药饮片本身的水分;

6.4.4泛油:又称走油。是指含挥发油、脂肪、糖类等成份的饮片,表面出现油样物质,并时常伴有返软、发粘、颜色变深、发出油败气等现象。中药"泛油"的含义比较广泛,以下几种现象均称泛油:含油脂多的饮片(杏仁、桃仁等)出现油质渗透外表,色泽加深,有油哈味;含糖质或粘液质的饮片(天门冬、*参等)表面呈现出油样物质的现象。同时质地变软,外表发粘,颜色加深,但无油哈气;动物类饮片(刺猬皮、九香虫等)外表呈油样物质,色泽加深,"哈喇"(酸败)气味强烈;

6.4.4.1泛油的原因,饮片产生走油的原因,主要是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贮藏日久、日照过多等,若含水量过高,其呼吸作用增强,放出大量的热量,加上饮片的包装堆积,热量无法逸散,导致走油变质。一般说含粘液质、糖质多的易受湿度影响,如天冬、玉竹、牛膝等;含油质多的最易受温度的影响,如杏仁、桃仁、柏子仁、郁李仁等。易走油的饮片(特别是子仁类饮片)受到重压,使内含的油分外溢,形成走油;

6.4.4.2油脂"酸败"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令人不快的油哈气体,酸败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空气中的氧与中药饮片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作用,而生成低分子的醛和酸。或中药成分中的脂肪在酶、微生物、光线、温度等共同作用,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后者又氧化成低分子酮(如甲基酮)、醛、臭氧化物和酸(如醋酸);

5.4.4.3中药由于氧化酸败原因引起泛油的有以下几种类型:含有油脂的中药,温度高时中药中的油性物质就很容易外溢;高温环境下,受光和氧气的作用,其油质逐渐被氧化、分解,从而色泽加深,气味变异。湿热的环境下,饮片中的糖及粘液质被氧化分解,产生了糖醛和它的类似化合物,从而出现颜色变深,质地变软,糖分外渗,手拿粘腻感。动物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等被氧化、分解成为有异味的醛酮类物质,而具有强烈的"哈喇"气味;

6.4.4.4易泛油的中药:天门冬、麦门冬、*参、牛膝(怀牛膝、川牛膝)、板蓝根、柏子仁、当归、胡桃仁、使君子、肉豆蔻、枸杞、郁李仁、苦杏仁、甜杏仁、桃仁、狗肾、九香虫、刺猬皮、哈士蟆油、壁虎、蝼蛄、蟋蟀、斑蝥虫、牛虻虫、蜈蚣、红娘虫、青娘虫、乌梢蛇、蕲蛇、蛤蚧、鹿筋等。太子参、北沙参、天葵子、九节菖蒲、巴戟天、防风、胡*连、白术、巴戟、知母、桔梗、百部、紫苑、独活、锁阳、前胡、肉苁蓉、*精、川芎、玉竹、云木香、苍术、火麻仁、巴豆、黑芝麻、千金子、榧子、蕤仁、白果、橘核、大枫子、枣仁、瓜蒌仁、莱菔子、豆蔻、砂仁、草蔻、预知子、金樱子、桑椹子、毕澄茄、槐角、全瓜蒌等;

6.4.4.5易泛油中药的检查:辨别是新货还是陈货,对当年产的新货,注意检查其水分大小和是否干透。陈货比新货容易产生泛油。因此,饮片入库时要注意新陈之分。一般新货外色艳、内色淡,体挺,气正味浓,但含水量较大。陈货外色黯、内色深、体萎,气弱味淡,但比较干燥。检验这类饮片要掌握泛油前后的征象。玉竹、*精、肉苁蓉、锁阳、巴戟天、板蓝根、知母、北沙参、胡*连等泛油时,表面色泽加深,体质变软,一般都易折弯,断面呈油样,色严重加深。肉苁蓉、锁阳会发出酸甜气味,巴戟天更容易出现断裂。白术、川芎、苍术、前胡、紫菀等泛油时,外表不明显,须剖开后观察,紫菀应剖根茎处(头部),若内色加深,呈油样即是泛油。甜杏仁、苦杏仁、柏子仁、郁李仁、桃仁、使君子仁、枣仁、黑芝麻、莱菔子、蕤仁、火麻仁等泛油时,种皮呈油样(也有种皮变色不明显的),种仁(内色)呈肉色或棕褐色,并具有特殊气味(油哈气味)。其中枣仁、黑芝麻、莱菔子、使君子仁等外皮色深,可用手擦磨或敲击使其气溢出,即可辨别。带硬壳的蕤仁、火麻仁等泛油虽比较缓慢,但也应该引起重视。白果、大枫子、巴豆、榧子、瓜蒌子、千金子、桔核等都带有硬壳,外表不易察觉,可破壳检验,泛油者种仁色泽加深,严重者油哈气味强烈。这些饮片若外壳破碎,则更易泛油。存期过长也易失润干枯,如千金子、巴豆、大枫子等更应注意。胡桃仁、肉豆蔻最易泛油,操作时不要用手摸,胡桃仁质地娇脆,外包衣容易碎裂脱离,更会造成泛油。泛油时外表油状明显,内色加深,并发出油哈气味。金樱子、豆蔻、砂仁、草蔻、预知子、桑椹子、槐角、毕澄茄、全瓜蒌等饮片的泛油,都表现色泽严重加深,种子团粘手并易碎散,或具有糖样气味。这些现象的造成,主要是采摘时,果实过分成熟的缘故。若适时采摘,可避免这种现象。牛虻虫、红娘虫、九香虫、蝼蛄、蜈蚣、蟋蟀、青娘虫、斑蝥等泛油时,虫体外表出现油样物质,翅足易脱落,躯体易断残。其中青娘虫、红娘虫、斑蝥等有*,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当归、独活、*参、怀牛膝、川牛膝、木香、桔梗、防风等条状饮片泛油时,往往细尾部分最先开始变软,可任意弯折。内外颜色由浅变深,严重的外表出现油样物质或油点,手摸有粘腻感。太子参、百部、麦门冬、天门冬、天葵子、九节菖蒲、红芽大戟等泛油时,质地变软,两端最先变色,光泽减退,呈斑点状粘连,颜色逐渐加深,表面呈现油样。其中以麦门冬、天门冬、天葵子等更为明显,严重者粘连成大块。刺猬皮、狗肾、水獭肝、鹿筋、乌梢蛇、蕲蛇等泛油时,质地变软,油质严重外渗,肉质色泽加深。狗肾、刺猬皮、鹿筋等外表还会发粘。蛤蚧、壁虎的尾部最易泛油,尤其是蛤蚧尾部油脂最多,若手捏之不结实,内色棕*色是泛油迹象。蛤士蟆油容易吸湿也最易泛油,若色泽变红,外表出现油状,手感发粘,是泛油的现象。以上动物的筋肉皮脏和蛇虫躯体泛油时,均会产生"哈喇"味,是检验的明显标志。对大垛饮片,则应从上部和下部取样检查;重点饮片,必须拆包或开箱检查。若发现有泛油或发霉变质的饮片,成件的应单独堆放,一件内有部分发霉变质的,应尽量进行挑选,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水分过大的,须进行干燥;

6.4.4.6易泛油的饮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库房,保持饮片干燥并减少与空气接触。严格控制温度。堆码不宜过高过大,如胡桃仁、柏子仁、枸杞等更应控制。不宜久贮。除此之外,经常进行翻堆倒垛、松包敞晾等,也都能防止饮片受热泛油变质。含有大量脂的饮片,在贮藏或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挤压,以防走油。宜在干燥降低内含水分后入库。泛油中药往往伴有发霉,大多易生虫,枸杞还易变色,并相互影响,所以有一些防止饮片生虫的方法,也同样起着防止中药泛油的作用。采用晾晒或烘烤的方法以除去饮片的水分,并杀灭霉菌;以及使用熏蒸法来抑制酶的活动等,都有良好的效果。易泛油中药受潮时,除昆虫类外一般都可晾晒。其中怀牛膝适合晾干,不宜曝晒。而柏子仁可放在强烈日光下晒2-3h,待凉透后再装包。麦门冬晾晒时摊开要薄而均匀,不宜翻动,否则容易产生泛油。干燥后应趁热气未散时装箱,盛装必须结实,然后盖严。枸杞也适宜趁热装箱的办法,装箱时含水量掌握在13%以内,温度不低于24℃时可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

6.4.5中药的变色指中药在采收加工、贮藏的过程中,中药自身故有色泽由浅变深或由深变浅或由鲜艳变黯淡等改变的现象。各种中药都具有其固有的色泽,色泽是中药品质好坏的指标之一。因温湿度和空气日光的影响,贮藏日久或虫蛀生霉,饮片含有的成分,发生氧化、聚合等作用,使原来的色泽加深或变浅,因此,色泽的变化不仅改变饮片的外观,而且也意味着饮片内在质量的改变。易变色、散失气味中药少通风。不与易吸潮、含水分较大及易生虫的中药饮片堆放在一起,不与有特殊气味的中药饮片混合堆放,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6.4.5.1中药变色的原因:因酶作用引起的变色。有些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具有生色基团如酚羟基结构等。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聚合等化学变化,形成了大分子的有色化合物,而使药物的颜色加深,所以,含*碱素类、羟在蒽醌类及鞣质类的中药都易发生变色。一些中药在发霉、发热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对中药有机物质的严重分解,菌体自身及其代谢产物的色素与药物坏死组织的颜色混杂在一起,使药物的原有色泽和整洁度消失,而呈现出黑褐、棕褐或*褐等颜色,同时产生不快的哈臭味、酸味或霉酒味。此外,含有鲜艳素的饮片(花类等),若过多受日光照射,这些不稳定色素就容易破坏而褐色,变浅变白。使用紫外线杀菌也应注意变色,而长期与空气接触,并通过饮片自身的吸湿,在氧化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加强了酶的活动,其氧化物会使饮片的色泽加深。由非酶所引起中药变色的因素较多。其中有的是饮片所含蛋白质内的氨基酸与还原糖作用,生成了大分子的棕色化合物所致;也有的是中药所含的糖或糖酸类物质分解成糖醛或其他类似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中含有活泼的羟基,能与一些含氮化合物进行缩合、环合等化学反应,形成棕色色素或其他的色素,致使中药变色。此外,中药在加工干燥的过程中,因火烤或曝晒,温度升高使中药变色,或因用硫磺熏蒸而发生变色。中药变色通常是和温湿度、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及日光的照射等因素分不开的,一般温湿度增高,则其变色加剧,故中药宜置低温、干燥入贮藏。某些饮片的变色是氧化作用所引起的,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其变色速度加快,故将易氧化变质的中药密封包装,不但能防止某些药味香气走失,也能减少或防止氧化变色的发生。日光照射使某些中药变色,主要是因受日光偏极光的影响,当然这与湿度的升高也有一定的联系,故对日晒变色的中药,宜置阴晾、干燥,避光处存放;

6.4.5.2易变色的中药:变色中药范围很广,严格来说各类药在流通过程中,色泽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只是有的不甚明显罢了。中药生霉、泛油之后,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色,这种现象化较普遍。尤其是一些色泽鲜艳的饮片,如玫瑰花、月季花、梅花、款冬花、腊梅花、扁豆花、菊花、玳玳花、红花、山茶花、金银花、槐花(米)、莲须、莲子芯、橘络、佛手、通草、麻*等最易变色。对易变色中药,重点要检验色泽、气味、形态和水分。如花类饮片的色泽气味,更是鉴别新陈之分的重要标志。一般新货色泽鲜艳,香气浓郁而形态整齐,大小的均匀,加工精致也是检验质量优劣的重要内容,因为这些都与保管养护有密切的联系;

6.4.5.3易变色中药的检查:中药含水量的大小关系到贮存的安全,采取官方法对中药不同部位进行水分探测是传统的经验,在当前中药检验实践中仍起重要作用。对质地柔软类中药的检查如金银花、红花、菊花、扁豆花等质地都比较柔软,检验时可用手抓方法衡量所含水分。若感觉花体疏松不结块,触之略有扎手感,捏之并有弹性者则是干燥;握之无弹性者是不干的;捏后不散成团者更潮。反之,若花瓣一触即碎那是过分干燥的现象,也应该防止。对质地硬脆类中药的检查如款冬花、莲须、桔络、莲子芯、槐花(米)、手桔片、通草等,基本也可采用手抓方法衡量所含水分。如干燥的桔络则易碎断,其气也浓;未干的软韧不伸,其气也弱。莲须手握之扎手,抖动*色花粉易落者是干燥的;若手感发凉,花粉不易散落者则是不干燥的现象。干燥的莲子芯质地坚脆,折之易断,不干的则软韧气弱。佛手片有广手片、川手片之分,广手片张大、片薄、色白、性质柔软,检查水分可用手握方法,若触及时有硬度感觉,放手时伸张迅速而幅度大者为干货;若手握软绵,放之不易伸张者即是身潮的表现。川手片张小,片厚、色*、质硬,可以从软硬度来判断所含水分的多少。槐花(米)若握之触手并发出沙沙响声者为干透的;无声者则未全干。通草受潮或遭水渍后,颜色容易泛*,丝通草还会结块。具花托类中药的检查如玳玳花、玫瑰花、月季花、山茶花、腊梅花、梅花等都带有花托,这个部位一般不易干燥。检验时可用指甲掐之,其花托(蒂)坚实不易掐入者,说明是干透的;若手掐软韧,轻掐留痕者是潮软的表现。款冬花一般花瓣易干燥,内芯及花柄不易干燥,可剥开后观察。若内芯丝状物疏松易散则是干燥的;剥时花瓣不碎无弹性,内芯丝状物不疏松易散者则是潮软的现象。新、陈货的检查如莲子芯色绿气味青香浓郁者为新货,黑褐色者是久存的陈货,发*者是受潮热的表现。麻*新货色绿身潮,陈货色*较干燥。茎枝一折易断并发出响声,折断处有*色粉末爆出,是干燥的现象;折时无声,或不易折断并有韧状纤维牵连也无粉状物爆出,则是不干燥的现象;

6.4.5.4易变色中药的养护:易变色中药应选择干燥、阴凉、避光的库房存放。其中花类药最好能专贮,便于管理和养护。贮存期不宜过长,要执行"先进先出,易变先出"的原则。为防止褪色散味,关键是防止受潮,严格控制湿度。应选择干燥、阴凉、避光的库房存放,储存期不宜过长,要执行"先进先出,易变先出"的原则。注意:检查易变色中药有无虫蛀。如莲须、红花生虫时,多在包装的四角蜷状;金银花、槐花(米)的害虫常隐藏在花苞内;桔络、莲子芯、款冬花等生虫时,都会吐丝缠绕或结串成团;

6.4.6气味散失:气味散失是指饮片应有气味在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或贮藏日久散失或变淡薄。饮片应有的气味,是由各种成份组成的,这些成分大多是治病的主要物质。中药的固有气味若逐步淡弱或消失,说明药物的有效成分不同程度的减少,从而降低疗效;因此,气味是鉴别中药质量的标志之一。气味散失也是药性受到严重影响的标志;

6.4.6.1气味散失的原因:大多是所含挥发油自然挥发或被氧化、分解的结果。挥发油是植物体内具有芳香气味的油质,它温度越高挥发越快,贮存时间越久气味散失越多。温度增高、湿度增大或饮片受潮,都是加快挥发造成气味散失的因素。此外,中药在空气中暴露的程度较大,挥发速度会加快。并会失去油润产生干枯或破裂现象;

6.4.6.2易散失气味的中药大多含挥发油,挥发油在植物中分布甚广,尤以伞形科、樟科、木兰科、松科、芸香科、桃金娘科及姜科等植物的挥发油含量特别丰富。根类中药如木香、当归、藁本、独活、白芷、防风等;根茎类中药如川芎、姜、羌活、苍术等;茎木类中药如降香、檀香、沉香等;皮类中药如厚朴、肉桂等;叶类中药如艾叶、紫苏叶等;花类中药如玫瑰花、丁香、番红花、金银花、月季花等;果实种子类中药如花椒、茴香、吴茱萸、香橼、枳壳、枳实、青皮、广陈皮、白豆蔻、砂仁、肉豆蔻等;草类中药如薄脑、藿香、佩兰、荆芥、茵陈、香薷、细辛等,都含有较丰富的挥发油。此外,如樟脑、没药、乳香、苏合油、麝香、阿魏、冰片等中药,其香气也易挥散损失;

6.4.6.3易散失气味中药的检查,对于芳香性中药的检查,必须正确掌握,水分过大易发霉;若水分过小,也会使饮片干硬失润。故要加强水分的检查和测定。皮木类芳香药的检查如肉桂、沉香、厚朴等都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它是主要的药用成分。但是挥发油容易从油细胞内析出而挥发。沉香含油质部分呈棕黑色,有光泽,质地沉重。燃烧有油泡出现。肉桂、厚朴检验时可用利刀削切两端,其皮层靠内壁处可视油质的色泽和含量程度,一般以紫油及油层满者为珍品,二者气浓者为新货,淡弱者为陈货。檀香呈圆柱棒形,可从敲击时发出响声判断所含水分,干燥者声脆,潮湿者声哑。外表光泽、色淡*、磨擦时气浓者为新货;色深而无光彩、气淡者则是陈货。果实类芳香药的检查如丁香、吴茱萸、小茴香等颗粒饮片,衡量水分时可用手抓一把捏紧,能发出响声者为干燥品。也可用齿咬辨别软硬度来衡量,质硬顶牙,碎时有声者为干透的;软韧无声者则是不干的。小茴香新货色*绿,香气浓郁;陈货色泛*白,气也薄弱,若外表颜色发黑是霉痕的表现。吴茱萸、丁香久存也会泛油,外表显油样,色泽加深。八角茴香干透的其角掐之易断或掐痕上显示油质,种子光亮易压碎;若掐之不易断,种子软韧者则是不干的。一般的色显红棕,油分多,气浓者为新货;外表色黯,油质少,气淡者为陈货。花椒有红青之分,采时成熟者多开裂,嫩果常闭口内含椒目(种子),一般果皮易干燥,椒目不易干燥,过潮者要防止发霉。全草类芳香药的检查如藿香、荆芥、薄荷、佩兰、紫苏、香薷等全草类中药,干燥的茎枝易折断,叶片易碎;不干的茎枝不易折断,叶片软韧。若货包中心手触发热或闻之气味不正,是微生物散发出来的轻度霉味,温度高而造成的闷蒸现象。这类中药都可用手搓叶、穗,闻香气,看色泽来判断区别新、陈。一般是整件内外色泽一致而新鲜,香气浓者是新货;色泽不鲜,边缘更萎,叶子易落,茎枝发脆以及气味淡弱者多是陈货;

6.4.6.4、保管这类饮片,减少和控制它的挥发程度是关键,采取低温低湿是主要措施。宜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库房。在贮藏工作中要考虑如何防止中药气味散失得较少,避免一味强调饮片的通风干燥,使有些中药的气味变得淡薄。不必过多地通风。要“先进先出”,存期不宜过长。注意:有特殊气味的饮片(易串味)应与其他品种分开存放。细辛、花椒、八角茴香等也会发霉,细辛的叶片容易干燥,须根不易干透,从而也会影响叶片的返潮,若手抓叶片有弹性,须根易折断者为干燥的;吴茱萸、肉桂、丁香等会发霉和泛油;薄荷、荆芥、藿香、佩兰、紫苏、香薷、小茴香等受潮后还易发霉和生虫,害虫蜷缩在茎叶部位,并吐丝缠绕叶、穗。肉桂、沉香、厚朴等会出现干枯失润;厚朴、肉桂也会发霉;

6.4.6风化:风化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矿物类饮片,因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而成为粉末状态。风化了的饮片,其药性也随之发生改变;

6.4.7潮解溶化:潮解溶化是指固体药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其外部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如秋石、硇砂、青盐等,这些饮片变异后更难以贮存。易风化、潮解的饮片包括:朴硝、硼砂、青盐、玄精石、硇砂、胆矾、咸秋石等。这类饮片的储存应选择阴凉、避风、避光的库房,要严格掌握温、湿度。宜用密封法储存。含盐品种:包括盐苁蓉、盐附子、全虫、海带、海藻等,因含有较多的盐分,具有易潮解溶化的特点。宜在阴凉、干燥库房密封储存,并采取防潮隔湿措施;

6.4.8粘连(熔压):粘连是指某些固体树脂类熔点比较低的饮片,受热后粘连或结块,如乳香、没药、芦荟、松香、百胶香、安息香、儿茶等;

6.4.9升华(挥发):樟脑、冰片、薄荷脑、薄荷油、竹沥、苏合香、阿魏。这类饮片应密封冷藏;

6.5经营中药饮片的,应当有专用的库房和养护工作场所,中药养护技术:养护员须对中药饮片按其特性,采取干燥、降氧、熏蒸、晾晒等方法养护,并做好养护记录;

6.5.1通风:一般在晴天,室外相对湿度低的天气开风扇通风,利用自然气候降低库房的湿度。其他时间应把门窗紧闭。以免使干燥的中药返潮;

6.5.2干燥除湿:摊晾(阴干):适用于芳香、易散失气味的叶类、花类、果皮类等。若仓库密封条件较好,则可在库房内摊晾,用空调设备除湿。莲子芯(色绿)、红花(色红)晾晒时,上面复盖一层清洁的细孔麻布,能避免强烈日光照射而褪色。佛手片不宜晾晒过干,要保持软润状态。款冬花晾晒不宜过多翻动。曝晒:在烈日下连续曝晒6-8小时。适用于不怕变色、不易挥发散味、不易融化、不易干裂的饮片。烘烤:用远红外、微波干燥等方法烘干,温度一般控制在50℃-60℃之间,适用于体积大,太阳不易晒透的饮片。含油性饮片不宜高温烘烤,以防走油。注意烘烤的温度及时间应根据品种和干湿程度来确定,防止烤过。天门冬适宜用文火烘烤,防止外表层破裂。动物类除刺猬皮、狗肾、鹿筋外,都可烘烤。昆虫在烘烤时,翻动要轻,防止虫体残损;火力不要太旺,否则容易把虫体烘焦。易变色的玳玳花、梅花、山茶花、扁豆花、腊梅花等受潮时,可用烘烤方法进行干燥。烘烤时把花摊薄而均匀,火力不宜太旺,时间不必过长(只要求烘除多余水分),若过分干燥会造成花瓣易残,影响色泽和烘焦等后果。共放干燥剂法:人参、枸杞子、鹿茸、款冬花、红花等容易变色、质地娇嫩、容易走油的品种可用此法保持中药的干燥。一般用硅胶、无水氯化钙、石灰、木炭等干燥剂。若库存量小,周转又快,则可选择合适的容器,下面放吸湿剂,上面放入中药,密闭。操作时,要将干燥剂包好或与饮片分隔,防止石灰粉粘附饮片;

6.5.3仓库密封、容器密闭:将较长时间不需开封的中药严密封闭,使其与外界的温度、湿度、光线、细菌、害虫等隔绝,从而减少这些因素对它们影响,保持药物原有的品质。根据品种数量多少,选择仓库密封或容器密闭贮存。细贵中药如人参、鹿茸等,除可用容器密闭外,还可采用包装袋真空密封贮存。含糖量较多的桂圆肉以及蜜炙品之类,一般均可置干燥容器密闭贮存注意:在封存前中药的含水量必须在安全水分以下,(密封、密闭一般同时共放干燥剂,贮藏效果更好);并需检查确实无虫蛀、霉变迹象;

6.5.4对抗同贮是传统方法之一。是采用两种以上药物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的贮存方法。本法与密封法结合使用效果更佳。泽泻与丹皮同贮防虫保色。细辛、花椒与有腥气的动物药如蕲蛇或白花蛇同贮,防止动物药虫蛀;酒、大蒜防欠实、薏苡仁、土鳖虫、斑蝥、僵蚕生虫;还有采用与具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密封同贮的,如酒精与动物类饮片同贮;

6.5.5冷藏保存:0--10℃。易虫蛀,泛油以及糖分足而易粘连的品种,若有条件可以保存在冰箱内。人参、菊花、山药、陈皮、银耳、蛤士蟆油等可用此法;

6.5.6熏蒸杀虫:药剂熏蒸应在专门的密闭的熏蒸室内进行,少量饮片可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常用杀虫药剂:氯化苦、溴甲烷、磷化铝;

6.5.7气调养护技术:将需要气调养护的饮片充分干燥(避免生霉),堆垛密封,抽出垛内的空气,利用制氮机充入氮气,或充入二氧化碳(造成低氧环境),定期测试,保证气体浓度、温度、湿度符合要求;

6.5.8埋藏养护技术:石灰埋藏法:适用于肉性和部分昆虫类中药如刺猬皮、蜣螂虫等,双层纸包好置箱中用石灰恰好埋没;砂子埋藏法:适用于少数完整中药如*参、怀牛膝、板蓝根、白芷、山药等,中药分层平放,每层撒盖砂子,厚4-7CM;糠壳埋藏法: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用油纸包好后埋入谷糠内可防止软化或碎裂;*参、白芷等埋入谷糠中不致霉坏;

6.5.9热蒸法炙*精、白果可用笼屉热蒸,对治理*精发热有酒酸气味效果较好,并能杀虫。白果不宜蒸得过熟,一般以半熟即可,就能达到防虫防霉的目的;

6.5.10其他:除氧剂封存养护技术,钴60辐射防霉除虫养护技术;

6.6中药配送规定

6.6.1按验收制度验收完成后,合格中药饮片放回原箱;

6.6.2封箱,确保封口紧密,牢固,顾客需求时标明正确的店名、地址发放所需客户。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饮片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