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中病例来源于患者真实分享,仅供参考,肿瘤治疗需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具体治疗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现在已经凌晨3点多了,隔壁房间传来妈妈痛苦的声音,肝癌已经到了晚期,很疼很疼,这已经是这半年的常态了,止痛片现在吃的已经是最大剂量的,已经吃到早四片,晚四片了,但还是疼……其实,不光是病人,还有身边的亲人,每一天活的都很压抑……”近期来诊的一位患者家属向我们诉说道。
事实上,不光是她,在来诊的以“疼痛”为主诉的癌症患者中,不少患者都有类似的情况,止痛药剂量越用越大,但止痛的效果并没有增强,听着躺在病床上的亲人的哀嚎声,家属的心里也特别不好受。
癌症病人最后都很痛苦吗?有没有办法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呢?
其实,癌痛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包括癌细胞浸润骨组织,骨组织破坏导致的骨痛;或侵袭内脏,血管痉挛、闭塞,甚至最终导致内脏坏死;或压迫外周神经、神经根、脊髓等;术后或放化疗后并发症等;患者自身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等均能引起疼痛障碍。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癌痛一经发生通常多持续作祟,甚至直到患者死亡,因此不少患者需长期、持续给药,目前癌痛治疗西医以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疗法为主,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久用耐药、严重消化道副作用、呼吸抑制、戒断成瘾等不足。
事实上,癌痛的治疗应中西医结合,各取所长,力避其短,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持续有效镇痛、提高痛阈值、减轻副作用的目的。
衷中参西,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止痛效果!
虽然祖国医学中没有“癌痛”这一病名,但对于疼痛的治疗却有系统且详尽的理论和临床治疗经验积淀。比如脑瘤、鼻咽癌及癌症脑转移引起的疼痛归属为“头痛”,食管癌及肺癌引起的疼痛可归属为“胸痛”,胃癌引起的疼痛归属为“胃痛”,肝癌引起的疼痛归属为“胁痛”,胰腺癌、结直肠癌引起的疼痛归属为“腹痛”,而骨癌及癌症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归属为“痹证”或“骨痹”。
针对不同的疼痛,结合其病因、病机、症状分型,临床上也将疼痛的治疗进行系统的细分,提出了散寒通络止痛法、温阳散寒止痛法、祛痰化浊止痛法、补气养血止痛法、抗癌解*止痛法等多种针对性的治法。
并强调治疗时不可单纯见痛止痛,应结合癌痛患者个人体质、疾病发展期、心理素质、情绪等,根据机体邪正情况,“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使得祛邪勿忘固本,扶正不可敛邪。
除此之外,善用“引经药”“虫类药”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之一,如骨痛可用蜈蚣配合全蝎,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全蝎可穿筋透骨,二者合用,内透筋骨,外达经络,共奏止痛之功;头面部疼痛,善用僵蚕,轻浮而升;胃脘部疼痛、胁痛可用九香虫主治膈脘滞气;食管癌等吞咽疼痛善用鳖甲软坚散结;术后疼痛善用土鳖虫补损伤;癌痛合并痰饮善用水蛭化瘀的同时可利水消肿。
只要抓住合适时机,祛痰瘀癌*,调气血阴阳,畅通气机升降,达到“治病勿忘本”,就能有效缓解病人痛苦,改善生存质量。
病例分享
今年8月3日来诊的51岁患者李女士,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胸闷,医院CT检查发现“右肺占位”,经肺部穿刺活检确诊为“右肺低分化腺癌T4N2M1Ⅳ期”。
医院进行了1周期的化疗,后出现腰及左下肢疼痛,MRI示:L3、L4椎体及L5右侧附件改变,周围组织水肿,转移可能性大,遂来求治,希望联合中医药治疗。
来诊时,症见:腰及左下肢疼痛,痛起来时就像针刺、疼痛位置固定,夜间疼痛加剧,服阿片类镇痛药不能缓解,左下肢抬举困难,偶而轻咳,少痰,胸闷,活动后加重,食欲尚可,睡眠差。舌暗红,苔淡*腻。
根据其诊断结果、症状表现、舌诊等,中医辨证为癌*内蕴,痰瘀阻络。“急则治其标”,治以温经通络、活血止痛为主。
方用:附片(先煎)、全蝎、桃仁、法半夏、浙贝母、树舌、葛根、西河柳等。21剂,日1剂,水煎服。另外,拟中药外用方,制成止痛外敷散,嘱每日敷1次,敷痛处。
二诊:内服中药配合外敷后,患者自述腰及左下肢疼痛明显缓解,夜寐转佳,无明显咳嗽咳痰,胸闷略减轻,舌暗红,苔薄*。此时标急暂缓,痰瘀渐散,癌*未清。故治以化痰散瘀、清热解*。原方加减,调整用药。
11月26日再诊时,李女士近期复查CT,结果显示肺部及腰椎情况仍同前,病情稳定,诉疼痛缓解,已停服阿片类止痛药,间咳少痰,守方继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