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补虚治胃食管反流病
李某,男,48岁。诉素有胃病史多年,时发时止,未能很好检查和治疗。近5个月来,饭后胃脘痞满,胀气,嗳气,时或泛酸,食欲尚可,但食之即饱,稍多食则心下痞满不畅,大便或秘或溏,没有规律。GI示:慢性胃炎,胃下垂。他医治疗3个月,症情时缓时剧。外院胃镜检查示:胃窦炎伴轻度反流性食管炎。刻诊脉微缓弱,舌苔薄腻。此中气虚损,脾胃升降失常。拟甘草泻心汤化裁:甘草30g,制半夏12g,川*连6g,*芩12g,炒白术12g,炮姜4.5g,*参12g,藿香、紫苏梗各12g,枳壳12g,木香、小茴香各6g,煅瓦楞30g,制香附12g,佛手6g,姜竹茹6g。
2周后复诊,心下痞改善,仍有嗳气、多食则胀感等,以后治疗加减仍用仲师甘草泻心法。其治疗原则为:健脾加*芪、茯苓、薏苡仁;泛酸甚加乌贼骨、白螺蛳壳;胃痛加五灵脂、延胡索、九香虫;嗳气加旋覆花、代赭石、郁金;胃寒加吴茱萸、桂枝;胃热加蒲公英、芙蓉叶等。上法调治半年,症状消失,胃镜复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按:古代文献有“中满腹胀忌甘草”之说。此心下痞满而用甘草为君,似有悖常理。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说:“中满忌甘,非忌甘草”“用甘草性缓,缓则入于胃,而不即入于脾,胃气既虚,得甘草之补……故中满之症又宜用甘草。”仲景甘草泻心汤主治中气虚损,外邪乘虚内陷,致气机痞塞。患者胃痞既久,往往本虚标实,因中气虚而不能运化,故气停、食滞,或积寒热交结,用甘草扶中州,促健运,辅以苦辛而协调升降,标本兼顾,诸症可平。
清热解*治喉痹
张某,女,51岁。有慢性咽炎病史3年左右,未曾介意,近2个月来发现声音嘶哑,越来越重,医院检查诊断为:声带充血,有小息肉,慢性咽炎。询问其咽干欲饮,饮而不多,夜间稍甚,咽中如有物梗,但进食顺利。曾用西药治疗,无明显好转,患者怀疑食道癌,曾作吞钡X线检查无异常。但情绪仍然紧张,忧心忡忡,胸闷胸痛,夜不成寐;舌边尖微红、苔薄腻,脉细弦微数。此为中医之“喉痹”,治拟育阴清咽,清心安神,方取桔梗汤为宗加味:桔梗9g,生甘草6g,玄参12g,山豆根9g,生地*12g,麦冬12g,山茱萸12g,玉蝴蝶3g,川*连6g,连翘12g,蛤壳30g,远志9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
上药服28剂后,声嘶明显好转,咽干改善,精神见爽。再以此方化裁:清热解*加金银花、草河车、挂金灯;化痰加川贝母﹑海浮石﹑瓜蒌皮;清咽加薄荷﹑牛蒡子、凤凰衣;育阴加玉竹﹑天花粉、川石斛;活血散结加莪术﹑三棱﹑炮山甲;安神加酸枣仁﹑灵芝;理气开郁加郁金﹑八月札﹑制香附等。调理4个月,症状消失,精神振作,经五官科检查:声带息肉及咽部炎症消失。
按:仲景桔梗汤是后世治疗咽喉疾病之祖方,方中桔梗利咽散结,甘草清热解*,二药相伍,为治疗实热咽痛之基本方,临床用之确有疗效。《素问·阴阳别论》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谓心主之脉,一阳为三焦之脉。三焦心主脉并络喉,气热内结,故为喉痹。临床凡症见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统称为喉痹。喉痹种类颇多,此阴分亏虚,痰热互结,故治疗以仲景桔梗汤为基本方,佐以养阴清热、化痰活血、软坚散结,恒心调治,辅以心理劝慰,证入坦途,诸症安平。
止咳祛痰治喉源性咳嗽
韩某,女,36岁。秋来气候多变,似热忽寒,燥气袭人,患咳嗽月余,无明显发热,干咳无痰,阵阵呛咳,尤其闻油烟味后呛咳不休。X线胸片检查除肺纹理略微增深外,无异常发现。用多种抗生素及化痰止咳剂均无寸效。追询过去无慢性支气管炎史,细审其咳皆由咽痒而咳,咽干无痰,吹冷风、闻油烟咳剧,有过敏性鼻炎史。查咽部微红,苔薄*,脉细数。此即干祖望先生所谓“喉源性咳嗽”,病在咽喉,不在支气管,因由风邪所致,笔者的经验是“风胜则痒”,多发生于过敏体质之人。拟清咽祛风止咳法治:桔梗9g,生甘草9g,防风12g,桑叶、桑皮各12g,薄荷4.5g,蝉衣6g,牛蒡子12g,玄参12g,甘菊花12g,款冬花6g,*芩12g,天冬、麦冬各12g。上方服7剂后,咳减大半,再7剂咳止。
按:鼻和咽喉是人体与外界交换的重要窗口,也是外邪入侵人体的第一道屏障,外邪、尘埃、油烟等生物及理化因素干犯人体往往都从鼻咽部而入,于素体过敏者,最易在鼻咽部引发过敏性炎症。中医辨证大都属于风邪为患,故治疗重点是清咽祛风佐以止咳。用仲景桔梗汤为基本方加味,其中甘草既有清热之功,又能止咳,尤其对咳嗽咯痰不爽者,甘草可助痰易咳出之功,再佐以祛风止咳之品,笔者用此法曾经治疗许多此类咳嗽患者,疗效较好。
主讲人介绍
伍炳彩:国医大师,江西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江西中医药大学(原江西中医学院)金匮教研室主任、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组组长、学科带头人。第三、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伤寒学、心病学的学术带头人。往期精华文章导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