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录自陈医生在“中医三人行”的讲座,为行文方便略有修改)
今天我给大家提供的这个小方子,算我个人压箱底的秘方也好,算是偷学别人的也好,大家如何想都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这个方子主要灵感来自于清宫医案,添加了近代中医前辈(成都刘耀三老先生)的经验,当然也有我个人不少的心血。讲出来,希望能帮各位老师解决一些临床上的实际问题。
我所工作的环境和接触的病人,慢性病居多,比如恶性肿瘤就是常见的一大部分。这一类病人晚期,有创性治疗常常难以开展,病人表现出不思饮食、乏力、消瘦等证状,这个时候,调理脾胃,提高患者的食欲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一点上,西医常常只能做些静脉营养支持,固然给病人提供了营养,但对病人的食欲恢复无补。
中医说,“有胃气则存,无胃气则亡”,我个人的看法,对晚期病,存得一份胃气,常常能延长一份生命,且能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这些年来,我比较留心于一些健脾开胃的方子。
提起这一类方子,诸位老师一定不会陌生,比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平胃散、补中益气丸、醒脾散,等等,临床有一大批调理脾胃的方子。各位老师一定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我个人的感觉,上述方子病人服后能短期内提高食欲的,并不多
后来,读清宫医案,受其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个小经验方,今晚我想利用大约半小时的时间,给诸位说一下这个健脾开胃的小经验方以及应用时的加减和注意事项,供诸位老师临床参考。
清宫医案中,有一部分医案是专挑的给慈禧老佛爷和光绪帝开的方子。老佛爷素日喜欢吃北京烤鸭,又加上国是冗杂,非常易形成食积。所以清宫医案里,健脾开胃的方子占了一定的比例。
除了丸药外,太医们常常开的一个方子是“加味三仙饮”,当时我数了一下,可能占了脾胃病方中的三之二(数据不准,是个大概)。
这个加味三仙饮,倒也没有什么特别,主要是焦三仙或炒三仙的基础上,加一些行气、消滞、化痰或清热的药物。
焦三仙是开胃的名方,作用平和,名字里有个“仙”字,古人可不是乱起的。近些年来,我个人调理晚期病人的食欲上,就学清宫里的做法,以这个方为基础了。
后来不断的体会、读书和学习他人经验,给方子作了加加减减,经过多年的摸索和临床验证,我的验方最后形成了这个样子:
焦三仙各9克,陈皮6克,*连4克,刘寄奴6克,生甘草4克。
上面的方子,大家一定能看得出药量很小,这是我个人的最大体会,那就是晚期病人脾胃调理,用药量一定要轻,切莫贪功,乱用大量。量大了病人服后一般不舒服,甚至会拒药。
药量小,是我个人的一个大体会。其次就是喝药时要小量频饮,我一般开二、三付,嘱病人小量喝,多次喝,喝了不吐,不难受再喝。这一点也很重要。
然后是加减。
晚期病人,一般心情较差,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肝气犯胃,这时我加甘松6克、生麦芽12克。这里再强调一下甘松的用量,有个老先生用的量大了,效果反而不理想,我以前说过,甘松量大可导致病人口干,一般用4-6克就行,我是不会超过6克的。
其次,这一类病人常见的伴随症状就是大便不通,如果用大*、芒硝之类,往往会导致大便泻下,然后又不通。而麻子仁、柏子仁等油性药物,又会影响病人的食欲。有些病人大便不通反而大便不成形,只是粘滞,排便困难。这个时候,我喜欢加槟榔9克、生山楂15克。这两味组合起来通便我是跟四川成都老中医刘耀三先生学的。这两味药尤其对大便粘滞,效果还是不错的,生山楂的量还可以再大些。
口渴明显,加芦根12克。其他加减我们不再赘述。
这个方子病人一般服用三五付后都能改善食欲,应用上述方子开胃后,要及时跟进益气健脾的中药方,否则难以持久。益气健脾中药方,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四君子,或六君子。
晚期病人脾胃虚,以虚热型最多见,我见到一位少年,临终前还嚷着吃冰棍。所以上述组方与“胃热”这一病机较为吻合,但如果有病人胃中虚寒,喜温。我也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九香虫,或者再加桂枝。
上述的一点经验,仅供各位参考,病人如果有缘读到此文,因为原方药味较平和,倒也可以按图索骥,至于加减药物,则最好请专业中医看一下为好。
痴堂夢著遺世獨立,賣字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