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文小灰
一年一度,射洪人又开始在河边的鹅卵石滩上“搬打屁虫”了。据说,还有半夜出动搬打屁虫的市民,这番对打屁虫的执着与热爱可见一斑。
为了找到虫子,“新式武器”屡见不鲜,有人感叹,捉虫子我们也是很认真的!
今天,我们或许可以简单地为这样的活动定义:这是每年深秋的涪江、梓江的鹅卵石滩上,搬开石头捉出石缝中的打屁虫,继而可烹饪出“美味”的活动。这种每年如约而至的活动,很多人对它乐此不疲,但也有人嗤之以鼻。喜欢的人,每天天刚亮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河边,蹲守数个小时,只为满载而归。一双手套,一个矿泉水瓶,就是这种活动的标配。既能健身,接近自然,又能享受天然的美味,何乐而不为?这是追逐者们最纯粹的想法。搬打屁虫,不分男女老幼,好多人都是全家齐上阵,或是邀上邻居、好友,一同享受搬石头发现虫子的乐趣。虫子拿回家后,先用热水“放屁”,再与花生一起爆炒,就成了一道无与伦比的美味,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九香虫”(亦有五香虫的说法),听听这名字就知道是真爱了。对于不喜欢的人,他们也有话说,吐槽这种昆虫的味道,即便是闻到味就无法提起食欲,甚至还有诸多的不良胃反应,实在无法理解是如何下得了口的。说的时候,还要下意识地用手把鼻子捂上才能平复内心的激动。我曾经采访过一位对打屁虫“重度恐惧”的朋友,她说这个味道让她极易联想起小时候抓住虫子在手上留下臭味的记忆,怎么洗也洗不掉,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消散。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伤害,再者,虫子的形状很难让人与之和美食联系在一起,也许是本能的抵触,她对打屁虫一直只能敬而远之。我们注意到,最近几年随着网络交流的日渐便捷,双方对于搬打屁虫的看法也日趋迥异,大家互不理解,喜欢的人说起它笑逐颜开,不喜欢的人,只要提起就立即表现出难受的表情。去年,成都商报还专门报道过射洪搬打屁虫的故事,他们还专程采访了相关的专家,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这种打屁虫的学名叫瓜黑蝽,炒熟后又是一道美味,因此,又得“九香虫”之名。“这种捕捉行为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生态影响。”赵力说,一是瓜黑蝽繁殖能力很强,另一方其面种群非常大。瓜黑蝽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上都有分布,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为主要分布区。在中医里,瓜黑蝽确实被标注为一种药材,并且《本草纲目》有记载,并详述了药用价值。无论我们喜欢与否,这种名为搬打屁虫的活动,再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都没有间断过,这是江边生活的一部分,虽然不是不可或缺,但俨然从深秋时节里的一道特殊景象。你,吃过打屁虫吗?编辑歆一来源
方舆射洪征稿征集原创稿件。稿件标准:1、射洪主题;2、文字、图片均可;3、观点独到,务必原创。我们提供:文首醒目位置的原创署名;全部赞赏收入归作者所有。投稿6文小灰
你的随手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