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土汉碑背面刻满神秘文字
石碑拓片
考古专家对石碑进行拓片作业
吊车为汉碑“翻身”
考古专家昨对天府广场两块出土汉碑进行拓片作业,碑文记载的“裴君”身份有待破解
2012年,成都博物馆新馆将在天府广场西侧拔地而起,就在这个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过程中,两座巨大的东汉石碑在天府广场被挖掘出土,这不得不说是天作之合。昨日,在汉碑被运往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第三天,考古人员开始对石碑进行拓片作业。当晚,考古所又调来一辆大型吊车,把两个重达10吨以上的石碑翻了个“底朝天”,原来石碑背面竟然也铭刻着密密麻麻、极为重要的文字。综合正面的文字,这些信息将成为破译和解读汉碑之谜的一把重要钥匙。
相关人员保护文物有功考古所将破例开表彰会
“此次负责东御街地下空间建设工程的开发商和承建方都非常值得表扬,他们在发现文物后及时汇报,并且保护现场非常尽心尽力。而且还非常积极地配合挖掘工作。我们将要为其举行一个盛大的表彰会,还会有现金奖励,主要就是想以此鼓励社会各界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昨日,成都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谢涛表示,考古所之前有对主动举报文物的相关人员进行现金奖励的先例,但是举办公开表彰会,这还是第一次。
考古队严防拍特写
以前四川出土的汉代文物多为墓葬品,且没有墓志铭,因此很少有汉代的文字实物。成都市博物院院长王毅表示,在天府广场出土的这两块碑上的字体极为工整,且制作精美,明显是官府所立。
昨日下午2点,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看到,两座石碑平躺在院子里,寒风不时将树上的叶子吹落在碑上,一看到有落叶,守候在旁边的工作人员就立刻将之轻轻拂去。石碑上面蒙着一层宣纸,整整一个上午,工作人员都在对它进行拓片作业。正当摄影们掏出相机对石碑拍摄时,考古所的保安大吼了一声:“拍不得!”一旁的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江章华赶紧对媒体解释:“碑文上的具体内容还有待专家核实,如果现在照片流传出去会被一些人误读。”不过考古队虽然严禁媒体拍碑文特写,但却允许在远处拍工作人员拓片作业的场面。
石碑上的隶书气度不凡
两座石碑的正面密密麻麻地刻的都是阴文隶书,其中大碑有708个字,小碑有近700个,当年每个字都涂有朱砂,虽然年代久远,
但一些字上的红色颜料仍然清晰醒目。大碑开篇就是一句“巍巍大汉”,尽显不凡的气势。在现场负责此次发掘的谢涛先生说:“从碑中‘四世遵统’、‘内任公辅、外宣藩国’这些文字来看,也显示出碑文主要内容是在歌颂一个人的丰功伟绩。”大碑上有“元嘉有二仲”的字样,据了解,元嘉是汉桓帝的年号之一,元嘉二年即公元152年。在小碑的左侧,则有“本初元年六月下旬”的字样。本初元年也是汉桓帝年号,为公元146年。显然,小碑的年龄比大碑还要长6岁。
在成都市博物院书画艺术院院长邓代昆等书法家看来,大碑和小碑上的隶书气度不凡,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佳作。还有专家认为,两篇碑文可能是由两个不同的人写就。“你看,大碑的隶书带有篆书的风格,可以看出写这个碑的时候中国书法正在由篆到隶转变,而小碑就是正宗的篆书。”谢涛对华西都市报说。
据了解,大碑上的信息量远远不止那708个字,碑的背面也有文字。
“裴君”是东汉名将裴岑?
大小碑中涉及的人名不算太多,而大碑中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裴君”——“……实裴君为国宝助累锡符四世遵统命典蜀荡心无治……”字样,谢涛认为,这个“裴君”可能是当年的治蜀太守。而在一些专家眼里,“裴君”是东汉的名将裴岑。
华西都市报通过一些文献了解到裴岑是山西大同人,曾任敦煌太守,在任职期间率本郡3000兵马出击北匈奴,斩杀呼衍王,取得汉朝在中国北方的一次重大*事胜利,但是裴岑是否曾经有过入蜀经历,史料倒没有记载。所以,这个“裴君”的身世也算是个谜。
专家下周“会诊”东汉石碑
考古专家、成都市博物院院长王毅表示,天府广场两座石碑的发现不光证明成都曾是汉代的全国五大城市之一,而且可以推断出早在汉代,天府广场就是城市的中心区;两座石碑还可以弥补史料的盲点,让曾经被人遗忘的伟人事迹大白于天下;更可以对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进行推演和佐证。
成都市考古研究所的谢涛透露:“下周将会举行一个关于东汉石碑的研讨会,届时会邀请考古学家、史学家、文物学家、书法家、作家等各路专业人士对碑文内容进行研讨,肯定要给成都市民还原一个关于东汉石碑的历史真相。”
裴君是谁?本报热线全国寻答案
要破解天府广场东汉石碑之谜,必须首先弄清楚碑文中提及的关键人物“裴君”到底是何方神圣。昨晚,致电西南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袁定基,他知道东汉将领裴岑的若干事迹,但他不能确定裴岑是否有过入蜀治蜀的经历,他说:“国内主攻东汉历史的学者比较少,专门研究东汉时期四川历史的人更少。”
为寻求真相,本报今日下午2点半至6点将开通热线028—86969180,面向全国的历史学者和历史爱好者寻求关于“裴君”的一切线索。
▼最新消息
汉碑深夜“翻身”
昨晚十点,一辆重型工程吊车从土桥赶到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院,将汉碑“翻身”。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人员说:这才是碑的正面,叫碑名,主要是说明立这个碑的目的。之前是碑文,主要是讲述具体的情况。其中重约4吨的那块石碑受损比较严重,“受损部位正好是碑的正面的抬头位置,比较可惜。”
随后,考古人员对石碑进行清理。对于上面的水泥,大家找来小竹签,小心翼翼地清除着,并用水进行清洗。整个过程持续大约两个小时。
▼新闻附件
天府广场埋着千年神兽
10月7日,天府广场钟楼在一片尘烟中倒塌。原本这场平静的建设不会带来任何波澜,然而一些研究史实、爱好文物的老者却为此寝食难安。他们认为,钟楼基脚下埋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钟楼基脚下有个巨大的石狮子,是个大文物。
《成都城坊古迹考》中,有石狮子的记述:“解放后修建电讯大楼时,掘得一石狮,则苑之瑞兽门当在斯。因石兽甚重未能移出,而施工又甚迫促,乃留于原处,其上即为大楼基脚。”而史料记载,这只石狮的历史,应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的五代,甚至1300多年前的大唐盛世!
获知这一消息,施工方承诺:将会在拆除时倍加小心,发现任何可疑的东西都要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摄影 刘亮 吕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