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暂住证到居住证:“换汤”更要“换药”
首批2万张居住证将于当日发放,年底前计划覆盖500万人深圳早期的暂住证深圳将发行居住证经过近1年的试点工作,8月1日起,深圳市居住证制度将正式开始实施,而实施了多年的暂住证制度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按照推进计划,今年内,深圳市将对500万流动人口发放居住证。(7月31日南方)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看似一字之差,实则意义深远,它体现了社会观念的进步,打破了城乡二元体制,给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以及从一地迁徙到另一地的异地户口持有者,创设了一个公平合法地成为本市公民的机会。此前,每年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后被称为外来工),如某些外来物种一样,为了生计,他们往往不计成本、透支生命,来到经济发达城市从事着二三产业中最苦、最累、最脏的工作,但是想享有一个城市的居住资格,都是一种奢望。 由暂住证改为居住证,办理者打消了临时观念,而城市的管理者也要适应变化,为居住证时代的到来做好思想和工作上的准备,因为今后居住证将与社保、就业、教育、居住等挂钩,使持证者享受与同城市民一样的服务,而且还在子女就读、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方面享受到“原著民”的优惠*策。深圳全市外来人口有500万之众,对这部分人如何管理,既反映了管理的智慧,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推行居住证制度,并不是简单地给暂住证贴个“标签”或换个“马甲”,管理者也不能指望一纸居住证就能解决城市管理的众多难题。目前,更深层次的户籍制度全面改革还“在路上”,让身份证“一证行天下”显然还需时日,在此新旧制度交替之际,就要求城市管理者,必须运用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手段,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做到居住证制度改革既“换汤”又“换药”,使居住证的管理与社会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相适应,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摆脱“收费——扰民”的窠臼,而不是沿袭旧的管理理念和老的管理模式。 从农民工到外来工,从暂住证到居住证,对外来务工者这种称谓和待遇上的改变,表明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然会带来一些矛盾和问题,不过这些矛盾和问题并非不可调和,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考虑到弱势群体的利益,尊重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就能妥善处理好这类矛盾。如果到哪一天,外来人口都能够像当地居民一样持证看病,子女都能就近读书,困难家庭都能领到救济红包,这才更值得期待。(叶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