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秋天阳气逐渐收敛,阴气逐渐增加,古人讲究养生应顺应天时,所以养阴润燥成了初秋养生的当务之急。那么,秋天的“燥”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不难理解,经过漫长而炎热的夏季,人的身体和周围环境受到过暑气影响,余热未消,很容易形成“秋燥”,表现在皮肤上就是皮肤干燥、起皱、皮屑脱落、皮肤皲裂等情况。
皮肤美白篇
玉蓉散
组成:白蔹、白芷、细辛、白蒺藜、白术、甘松、白僵蚕、白芨、白莲心、白茯苓、白附子、薏苡仁、檀香、防风、白丁香、珍珠粉、薄荷。
功效:镇静、美白肌肤。
用法:全部打成微末,调和蛋清或清水,敷脸。
莹肌如组成:楮实、白芨、升麻、甘松、白芷,白丁香、砂仁、糯米末、山奈、绿豆、皂角。
功效:此散专治去黑黯。
用法:全部打成微末,调和蛋清或清水,敷脸共研成。
八白散
组成:白丁香、白蒺藜、白僵蚕、白芨、白丑、白芷、白附子、白茯苓、皂角、,绿豆。
功效:这是金国章宗时宫女的洗面美容方。它有使皮肤洁净润泽之功效,并可防止粉刺、雀斑、色素沉着及皮肤瘙痒等症。
用法:共研为极细粉末备用。
皮肤治疗篇
湿毒清胶囊
组成:白鲜皮、蝉蜕、丹参、当归、地黄、甘草、黄芩、苦参、土茯苓。
功效:养血润燥,化湿解毒,祛风止痒。
适应症:用于皮肤瘙痒症属血虚湿蕴皮肤症者。
皮敏消胶囊
组成:苦参、苍术、防风、荆芥、蒺藜、白鲜皮、蜈蚣、青黛、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黄连、蝉蜕、紫草、地骨皮
功效: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凉血止痒
适应症:用于急、慢性荨麻疹风热症或风热挟湿症。
乌蛇止痒丸
组成:苍术、当归、防风、黄柏、苦参、牡丹皮、人参须、人工牛黄、蛇床子、蛇胆汁、乌梢蛇。
功效:养血祛风,燥湿止痒。
适应症:用于皮肤瘙痒,荨麻疹等属血虚郁热、风湿相搏证者。
排毒养颜胶囊
组成:大黄、西洋参、白术、青阳参、小红参、荷叶、枳实等。
功效:通便排毒、健脾益肾、补血化瘀、降脂养颜
适应症:用于脾气虚引起的便秘及痤疮、颜面色斑、肥胖症、高血脂、高血压、早衰、腹胀、腹腔痛、胃炎、厌食、失眠等病的辅助治疗。
荆肤止痒颗粒
组成:荆芥、地肤子、防风、野菊花、鱼腥草、茯苓、山楂(炒焦)。
功效: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止痒。
适应症:用于儿童风热型或湿热型丘疹性荨麻疹。
脂溢性皮炎散
组成:苦参、枯矾、蛇床子、花椒、野菊花。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适应症:用于湿热互阻所致的头皮脂溢过多。
七参连软膏
组成:黄连、苦参、苍术、重楼、三七、白鲜皮、炉甘石、花椒、冰片、甘草。
功效:清热燥湿,活血消肿,祛风止痒。
适应症:用于因风湿热毒瘀阻引起的湿疹渗出不多者。
玫芦消痤膏
组成:鲜芦荟叶,苦参,扛板归,玫瑰花,冰片,薄荷素油。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适应症:用于痤疮,皮肤瘙痒,亚急性湿疹及日光性皮炎等。
皮肤食疗篇
参麦猪肉汤
做法:麦冬、西洋参、猪腱肉、姜,加水适量,煮沸后小伙煲2小时。
功效:清补益气、润肺生津。
玉竹沙参炖鹧鸪
做法:玉竹、沙参、百合、鹧鸪、瘦猪肉、生姜、盐。材料洗净,玉竹、沙参提前用温水浸透,鹧鸪去头、爪及内脏并斩成件,瘦猪肉切块;全部材料置于炖盅,加入1.5碗沸水,炖盅加盖,隔水炖之。大火炖30分钟后改小火炖2小时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滋阴润肺,养心安神。
百合粥
做法:百合清水泡软,粳米加水煮粥。可加冰糖适量。
功效:益脾胃,安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