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虫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它们俩都是传说的五毒之一,联合配伍,
TUhjnbcbe - 2024/8/17 0:32:00
做小朋友时,赚零花钱的机会不多,打扫家务能算其中一个。别的小朋友就很厉害了,爬墙上树、挖地下河,不时能收集些能换钱的好东西,比如蝉衣、土鳖虫等等,不过这些虫子从外观上看似乎不太可怕,但对于那些能面不改色捉蜈蚣的兄弟,想想就觉得佩服。说到蜈蚣,在民间它被称为“五毒”之一,但它也是一味治病良药。蜈蚣的入药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收录,并指出它味辛性温,能主治“鬼疰,蛊毒”等,还可“杀鬼物老精”及“温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认为,蜈蚣当以“赤头足者良”,《中药大辞典》规定可入药的蜈蚣为大蜈蚣科的少棘巨蜈蚣或者是其近源动物的干燥全虫。有一种千足虫,长得很像蜈蚣,但它头上有白肉、嘴尖,其毒更甚,却不宜入药。陶弘景还在书中补充了蜈蚣能治心腹之寒热结聚,并能堕胎、去恶血。后至明代医家李中梓,又补充蜈蚣能治疗小儿口噤等疾病。清代乾隆御医黄元御在《玉楸药解》一书中指出,蜈蚣的归经当为肝经,且“坠胎破积、拔脓消肿”的效力不可小觑,其辛温毒悍,能化癖消积杀虫,能治瘰疬痔瘘、秃疮便毒等多种疮疡病证。现代中药学总结了前人的理论经验,认为蜈蚣的主要功效为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蜈蚣常用于治疗急慢惊风、破伤风见痉挛抽搐之证或是顽固性头痛、风湿痹痛等证,发挥其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并常与功效相似的全蝎相须为用。又因蜈蚣有较强的解毒散结作用,可用于治疗疮疡肿毒、瘰疬溃烂等证,比如以本品同雄黄配伍名为不二散,可外敷肿毒恶疮以拔毒散结消肿。相较于外用的话,内服的量每次在“0.6?lg”范围内,因为毒性较大,不适合量太大,孕妇更是忌用。蜈蚣过去还被认为能治蛇、虫、鱼毒,以往有用它治疗毒蛇咬伤的病案,不过现代医学治疗毒蛇咬伤最可靠的还是专门的抗蛇毒血清,尊古而不泥古才是为学、为医之道。不过,看起来蜈蚣和蛇有争锋相对之感,没想到蜈蚣还和一种蛇组成了“药对”而为医家常用,这就是蕲蛇,又名白花蛇,是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那么,被称为“五毒”之一的蜈蚣,与白花蛇配伍在一起,究竟会有怎样的妙用呢?白花蛇出产于蕲州的较为出名,虽干枯而目光不陷,故名蕲蛇。其味甘咸而性温,有大毒,入肺、肝二经,为什么是这两经呢?李中梓认为白花蛇专主皮肤之风,而肺主皮毛、肝为风水,其治“肺风鼻塞”之五官病证,又治“四肢不仁,骨节疼痛,口眼?斜,半身不遂,鹤膝风”等筋骨之病,还治“瘾疹浮风,癞麻风,白癜风”等皮肤病证。黄元御认为蕲蛇能治这些病是因为其有通关透节、泻湿驱风之力,能穿经透骨、开痹搜风,只要有风、湿之邪深藏的这种病机,就常能获效,因此多种系统的疾病可治。现代中药学认为蕲蛇的功效可再浓缩为祛风、活络、定惊,是风湿痹痛、中风后半身不遂、麻风顽癣等病的要药,还可用于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等病。从主治上可观察出,蜈蚣与蕲蛇的治疗范围还是有蛮多重合之处的,也无怪乎古代医家会将二者运用到一起增强治疗效果、扩大治疗范围了。古代尚未发明破伤风疫苗和破伤风抗毒素时,医家治疗破伤风就有一方,名为定命散,是用蕲蛇、乌蛇的干品,以酒洗润,再配伍一条酒炙蜈蚣,三味共研为细末,以温酒送服,对于破伤中风所致的项强、身直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医学入门》还记载了一治小儿惊风的良方,用蜈蚣一条,再加蕲蛇、蝎梢、乳香、朱砂、南星、僵蚕各五钱,麝香三钱,均研为细末,再用酒将其调糊作饼,临用时以人参或薄荷煎汤冲磨一饼服用。由此可见,蜈蚣与白花蛇这个“药对”配伍,还真是玄妙无比。
1
查看完整版本: 它们俩都是传说的五毒之一,联合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