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到端午假期了,自然要带孩子去户外放松一下,不过现在也是各种虫子活跃的时候,有的虫子自带*性,有的虫子会传播疾病,如果宝宝不小心被咬到,可能会红肿,又疼又痒,有的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所以带娃外出,看到这6种虫子,一定要避开。
红火蚁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的入侵物种中就有红火蚁。
它们一般出现在公园和草地上,特别是经过人工修剪过的草地上。
红火蚁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如果不小心踩到它们的蚁巢,就会被它们尾部的针蛰到。
被蛰后,皮肤会有强烈的灼烧感,还会瘙痒,发红,鼓包,后面还会起泡。过敏的人还会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可能危及生命。
要是被红火蚁蛰到了,可以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涂抹皮质类固醇类激素缓解症状,千万不要把水泡抠破,否则非常容易感染。
蜱虫蜱虫能传播很多疾病,如森林脑炎、莱姆病、出血热等。
它们一般在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比较常见,特别是草木比较茂密的地方,比如灌木丛和杂草丛等。
蜱虫一般趴在树叶或草上,等着有动物或人靠近时,就会趁机“粘”上它们。
蜱虫非常小,一般很难发现,当它们吸血后,身体会变大几十倍,看上去就像小圆球。
被咬后,皮肤几乎没有任何感觉,但是它们的口器会一直插在人的皮肤里很长时间。如果感染疾病,则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如果发现被蜱虫粘上,千万不要硬拔,或者用烟头烫,先用镊子从蜱口器的根部夹住它。然后平稳、均匀地往上拉,要小心不要拉断,让它的口器留在体内,否则容易引起伤口发炎。取出后,用酒精或肥皂水清洗伤口处。
如果担心自己处理不好,还是直接找医生处理吧。
蜜蜂/胡蜂/马蜂蜜蜂、胡蜂和马蜂都是很常见的蜂类,它们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但在野外,如果太靠近它们的巢穴或洞口时,就容易引起它们的攻击。
群居的蜂类会在死亡前释放信息素,把同伴引来,所以遇到蜂类攻击的时候,不要拍打,即使不小心被蛰,也要克制,不要大幅度地扑打,赶紧离开。
被蜜蜂、胡蜂和马蜂蜇到会很疼,开始是尖锐的疼,然后会有轻微的肿胀、发红,一般没有生命危险。
被蜂蛰了民间有一些处理的方法,比如涂大蒜、牙膏等,没多大的用处,反而可能耽误处理时间,甚至是造成感染。如果伤口中有*刺,可以用随身带的硬卡片,比如银行卡之类的,朝一侧多刮几次,把*刺刮出来,然后再用冰袋之类的冷敷,减轻肿胀。如果还是疼或者肿胀没有消失,医院。
*隐翅虫隐翅虫是一类小型甲虫,有很多种,只有很小一部分可能对人有伤害,它们的颜色通常是红黑相间,被称为“*隐翅虫”。
*隐翅虫喜欢潮湿的环境,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尤其是西南华南地区。身体一般比蚂蚁略长,通常在夜间出来活动,特别是闷热的天气最为活跃。
*隐翅虫具有趋光性,很多灯光都能吸引它们。
它们的体液如果流在我们皮肤上,可能会造成皮肤红斑、起泡、溃疡等,所以当有虫子落到身上时,先不要急着去碰,看清楚,可以用纸巾把它赶走。
如果不小心碰了还被咬了,可以用肥皂水或者炉甘石清洗接触部位,要是情况严重,医院。
蠓/蚋/白蛉这三类虫比蚊子还小,不容易被发现,但咬人很凶残。
夏季的黎明和*昏,在公园里经常能看到蠓虫成群飞舞。
蠓虫携带很多种病*和寄生虫,被它们咬后,会出现肿块,还会有红斑,非常痒,还可能出现丘疹或水疱,严重的会出现高热、头痛、恶心、意识不清等症状,此时应及时就医。
蚋,又叫黑蝇,分布比较广,很多地方都有,人类居住的地方也经常能看到。
被蚋咬了之后,会特别痒,还会出现小血泡,并且很长时间才能退掉,甚至还会出现红肿、溃疡等。
白蛉,也叫沙蝇,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一般农村比较常见。傍晚和夜里比较活跃。通常在空气不通畅的地方出现。
被叮咬后,症状不同,有人没感觉,有人会很痒,有人会出现水泡,白蛉在我国还可能传播黑热病。
被这些虫子咬了,立即用肥皂水或者清水冲洗被咬的部位,有水肿的话可以用冰袋冷敷。必要时,用含有炉甘石或普莫卡因等的外用乳膏、凝胶和洗剂可有助于减轻瘙痒。
旱蚂蟥旱蚂蟥,另一个名字叫山蛭,跟水蛭一样,都是蛭类。它们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在我国华东、西南等草木茂盛的地方很多见。
它们咬人后会吸血,并给人注入蛭素,蛭素抗凝血,所以被咬后会血流不止。另外它们的分泌物有麻醉作用,被咬后不会疼。一般也不会传播疾病。
遇到旱蚂蟥吸血,可以用指甲或者扁平的钝器贴着皮肤撬开蚂蟥前端的吸盘,然后再撬开另一端的吸盘,将蚂蟥扔掉。
去除蚂蟥之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包扎。伤口如果持续流血几小时甚至两三天,可以用按压法止血。
伤口愈合时要是有点痒,可以使用抗组胺剂或冷水来缓解,千万不要抓挠,防止感染。
另外,最重要的是做好防范,比如床上长衣长裤,可以涂一些驱虫产品,回家后做全身清洁和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