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香菜的评价,可谓是两极分化很严重了。
每到吃涮锅、选择蘸碟的时候,身边的家人、朋友就会鲜明地分为两派人:无香菜不欢派和对香菜避之唯恐不及派。
小编对香菜保持中立态度,属于可有可无的那种。
但小编的一位朋友除了香菜,什么菜都爱吃!他说:除了香菜,没什么可以打倒我!
没错,香菜有人爱,有人恨。有人认为它拥有令人愉悦的香味,是点缀、提味菜肴的必备品,而讨厌它的人甚至听到香菜的名字就会犯恶心,他们通常这么形容香菜的味道:令人作呕的放屁虫味。还因此成立了“反香菜联盟”。
那香菜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现的呢,古时候的人也对它这么“爱憎分明”吗?
香菜,别名芫荽、胡荽、香荽等,为伞形花科芫荽属中以叶及嫩茎为菜肴调料的栽培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香菜原产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它的属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语,据说来源于当地一种有着特殊臭味的臭虫名字。
约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时期,由中亚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许慎(约公元58~年)在《说文解字》(公元~年)中载有“葰”,即“芫荽”。“胡荽”的称谓早期可见于西晋时期张华(公元~年)的《博物志》:“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采用此说:“其茎叶细而根须多,绥绥然也。张骞使西域得种归,故名‘胡荽’。”同时,他也是一个香菜的坚定支持者,他在《本草纲目》中有写道:“胡荽处处种之,冬春采之,香美可食”。
公元4世纪的上半叶,北方的少数民族羯族首领石勒建立了后赵*权。后赵*权从公元~年,曾先后控制中原地区30多年。据晋·陆翙《邺中记》:石勒认为“胡”字对少数民族带有贬义,所以十分忌讳人说“胡”,命凡是采用“胡”字命名的事物全部要改易名称。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些地方因为“胡荽”带有浓郁的辛香气味而改称“香菜”;有些地方以其植株柔细,茎叶自然散布有致而改称“蒝荽”。由于后赵*权存在时间短暂,加之带有强制性,改名并不彻底。
北魏时期《齐民要术》中,仍采用“胡荽”一名,且书中有其栽培技术及腌制方法的记载。
“芫荽”称谓始于元代。成书于元皇庆二年(公元年)的《王祯农书》称之为“葫荽”,之后不久,在元代御医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中已把“芫荽”作为正式名称列入“菜品”之中。
虽然香菜在中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但根据年美国的研究人员在世界范围内对超过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东亚人是厌恶香菜人数最多的群体,厌恶香菜人群占比高达21%;欧洲和非洲也分别有17%和14%的人表示厌恶这种食材;而在香菜的起源地中东地区,人们对它还是有偏爱的,仅仅有3%的人厌恶香菜。
先看看这些让厌恶香菜的人抓狂的“香菜美食”:
▲香菜味的可乐和酒
那么,香菜拥有的是令人愉悦的香味,还是让人憎恶的臭味?为什么人们对它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呢?
香菜“香”味的来源
通过使用现代科学仪器对香菜叶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了大约有40多种化合物,其中82%都是醛类,17%是醇类,所以醛类化合物是香菜强烈气味的主要来源,有一股大多数讨厌香菜的人所说的肥皂味。
为什么有的人特别讨厌香菜?
可能是天生的!
美国的科学家们曾对两万五千人的DNA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讨厌香菜的人在11号染色体上拥有一种名叫OR6A2的特殊基因。
研究认为,在嗅觉受体基因“OR6A2”片段上,有着两段等位基因的人会更倾向于讨厌香菜,这很可能是因为出现了基因变异。
这种变异能使人们对香菜特殊气味的醛类物质异常敏感,可以更强烈地感知到这种特殊气味,以至于闻起来像是肥皂,继而造就了他们对于香菜的厌恶感。
这也就是说,不喜欢吃香菜并不是我们爱挑食,这种厌恶感可能与生俱来的。
那有人可能会问“我以前讨厌吃香菜,现在喜欢得不得了,又是怎么回事呢?”或者有些人可能会反过来,之前喜欢现在讨厌。在不爱吃香菜的问题上,基因无疑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会是全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可能发生的哦。
不过,香菜这个东西虽然吃着不咋地,但是多吃它的好处却是杠杠地。
香菜内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等,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铁、磷、镁等,可补充人体的营养物质。而其含有的挥发油,还具有开胃醒脾,促进食欲的效果。可入药,有着一定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香菜性温味甘,能健胃消食,发汗透疹,利尿通便,驱风解*。对麻疹、高血压、呃逆、消化不良等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其实,与香菜一样性质的蔬菜还有很多。
比如茼蒿、香椿、鱼腥草、大蒜、芹菜、韭菜、葱.....这些蔬菜,人们对它们的态度,也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可谓是“甲之香菜,乙之臭虫”,爱的人很爱,讨厌的极其讨厌。
总之,如果你不爱吃香菜,现在终于有个理由来逃脱“挑食”的命运了:没办法啊~谁让我有这个基因呢!
您最讨厌吃哪种菜?赶紧来评论区留言,吐槽一下吧
来源:中国蔬菜(zgsc)